社的成语(共22个)
- 城狐社鼠- 成语解释:社:古时指土地神及其庙宇。 
 以城墙为凭借的狐狸;以土地庙为依托的老鼠。比喻仗势作恶的小人。- 成语出处:《晋书・谢鲲传》:“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 村歌社舞- 成语解释:指民间歌舞。 - 成语出处: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诗:“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洒楼。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 鼠凭社贵- 成语解释:老鼠把窝做在土地庙下面,使人不敢去挖掘。比喻坏人仗势欺人。 - 成语出处:南朝・梁・沈约《恩幸传论》:“曾不知鼠凭社贵,狐藉虎威,外无逼主之嫌。” 
- 社鼠城狐- 成语解释:社:土地庙。 
 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做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成语出处:宋・李纲《八月十一日次茶陵县入界湖南有感》诗:“巨蠹推穷付囹圄,社鼠城孤扫巢穴。” 
- 稷蜂社鼠- 成语解释:谷神庙里的马蜂,土地庙里的老鼠。比喻倚势作恶手的人。 -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稷蜂不攻,而社鼠不熏,非以稷蜂社鼠之神,其所托者善也。” 
- 曹社之谋- 成语解释:《左传·哀公七年》:“初,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曹。 
 ”社:曹之国社。
 后进以“曹社之谋”指灭亡他人国家的阴谋。北周·庚信《哀江南赋》:“鬼同曹社之谋,人有秦庭之哭。
 ”。-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七年》:“初,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曹。” 
- 河清社鸣- 成语解释:《文选·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 
 ”刘良注:“里社,神祠也。
 ”后以“河清社鸣”为太平祥瑞的象征。- 成语出处:《文选・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刘良注:“里社,神祠也。” 
- 社稷之臣- 成语解释:社稷: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指国家。 
 春秋时对作大国附庸的小国的称谓。指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季氏》:“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 社稷之役- 成语解释:社稷: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指国家;役:供职。 
 臣下对君王应尽的职责。-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少仪》:“为人臣下者,有谏而无讪,有亡而无疾,颂而无谄,谏而无骄,怠则张而相之,废则帚而更之,谓之社稷之役。” 
- 宗庙社稷- 成语解释:宗庙:祭祀祖先的场所;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 
 代表封建统治者掌握的最高权力。也借指国家。- 成语出处:《周易・震》:“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 社稷为墟- 成语解释:社稷: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指国家。 
 国家破亡而成为废墟。-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重耳反国,起师而伐曹,遂灭之。身死人手,社稷为墟。” 
- 社威擅势- 成语解释:倚仗权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 成语出处:《淮南子・汜论训》:“将相摄威擅势,私门成党,而公道不行。” 
- 鸡豚同社- 成语解释:比喻同乡人畅叙久别后的情怀。 - 成语出处:唐・韩愈《南溪始泛》:愿为同社人,鸡豚燕春秋。 
- 酒社诗坛- 成语解释:酒社:酒友所成立的团体;诗坛:诗人会聚的场所。 
 指文人墨客相约在一起饮酒作诗的组织。- 成语出处:宋・苏轼《元日次韵张先子野见和七夕寄莘老之作》:酒社我为敌,诗坛子有功。 
- 村歌社鼓- 成语解释:民间的歌谣、鼓乐。 - 成语出处:元・姚守中《粉蝶儿・牛诉冤》套曲:“为伍的是伴哥王留,受用的是村歌社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