辙的成语(共66个)
螳臂扼辙
成语解释:螳臂:螳螂的前腿;扼:控制;辙:行车的方向。
螳螂举起臂来阻止车的前进。比喻自不量力。成语出处: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扼辙耳。”
循涂守辙
成语解释:亦作“循途守辙”。遵守规矩。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耳。”
攀辕卧辙
成语解释:拉住车辕,躺在车道上,不让车走。旧时用作挽留好官的谀词。
成语出处:宋・胡继宗《书言故事・仕进》:“饯去任,当攀辕卧辙。”
善行无辙迹
成语解释:善于行走的人,不留下足迹或车辙。形容具有高尚行为的人,不愿意人们对他有所觉察。
成语出处:《老子》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闭门造车,出门合辙
成语解释:辙:车轮轧过的痕迹。
指按照统一规格,即使关起门来制造车辆,使用起来也能和路上的车辙完全相合。成语出处:宋・沈作喆《寓卷》七:尊宿语言问答之间,未尝见面交谈也,而说法度人千里同音,如闭门造车,出门合辙,了无差异。
旗靡辙乱
成语解释:谓阵脚已乱,抵挡不住。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攀车卧辙
成语解释:见“攀辕卧辙”。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侯霸传》:“更始元年,遣使征霸,百姓老弱相携号哭,遮使者车,或当道而卧。”
靡旗辙乱
成语解释:靡:倒下。
指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成语出处:《宋书・沈攸之传》:“未有凭陵我郊沂,侵轶我河县,而不焚师殪甲,靡旗辙乱者也。”
蹈袭覆辙
成语解释: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成语出处:元《宋史・米芾传》:“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轧辙。”
螳螂拒辙
成语解释: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成语出处:唐・刘知幾《史通・载文》:“乃其申诰誓,降移檄,便称其智昏菽麦,识昧玄黄,列宅建都若鹪鹩之巢苇,临戎贾勇犹螳臂之拒辙。此所谓厚颜也。”
涸辙枯鱼
成语解释:见“涸辙鱼”。
成语出处:明・张景《飞丸记・怜儒脱难》:“吹嘘一点灵犀热,涸辙枯鱼沐浩波。”
改辙易途
成语解释:改变行车轨道,另走一条路。比喻改变方向、目标或做法。
成语出处:宋・杨夔《复宫阙后上执政书》:“前车已覆,后车岂可蹑而行之,固当改辙易途,以取其不倾不蹶。”
改途易辙
成语解释:改变行车轨道,另走一条路。比喻改变方向、目标或做法。同“改辙易途”。
成语出处:清・朱之瑜《端亭记》:“勉吾子改途易辙而合同乎世俗,则告朋友不信,将如何而可?”
更弦改辙
成语解释:见“更弦易辙”。
成语出处:明・宋濂《谕安南国诏》:“揆于大义,必讨无赦。如或更弦改辙,择日臤亲贤命而立之,庶几可赎前罪。”
狃于故辙
成语解释:狃:习以为常。
习惯于走老路。形容保守、拘泥于旧方法,旧框框,不愿意改变。成语出处:《元史・张桢传》:臣愚等以为驭天下之势,当论其轻重强弱,远近先后,不宜胶于一偏,狃于故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