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的成语(共65个)
放诸四夷
成语解释:放:放逐;四夷:古代对华夏族以外民族的蔑称。
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成语出处:鲁迅《对于批评家的希望》:“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例如……出洋留学和‘放诸四夷’的区别,笋和竹的区别。”
放诸四裔
成语解释:放:放逐;四裔:四方边远之地。
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成语出处:鲁迅《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那也可以临末声明:‘君子不为己甚,窃以为放诸四裔可矣’的。”
问诸水滨
成语解释:滨:水边。
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投诸四裔
成语解释:比喻流放到边远的地区。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十八年》:“流四凶族,浑敦、穷奇、寿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取诸宫中
成语解释:《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宫,古代对房屋的通称。
后以“取诸宫中”谓取用于自己家中,极言其便利。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日居月诸
成语解释:居:音“积”,语助词,同“乎”;诸:语助词。
指光阴的流逝。成语出处:《诗经・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晋・陶潜《命子》诗:“日居月诸,渐免子孩。”
挟天子令诸侯
成语解释: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
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成语出处:元・孔文卿《地藏王证东窗事犯》第一折:“信着个挟天子令诸侯紫绶臣,待损俺守边塞破敌军铁衣郎!”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成语解释:指人虽死,余威犹在。同“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成语出处:《晋书・宣帝纪》:“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成语解释:诸葛:诸葛亮;走:吓走;仲达:司马懿。
指人虽死,余威犹在。成语出处:傅専《题自书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横卷》诗:“君不闻‘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千古奇事真堪诧。”
诸如此比
成语解释:犹言诸如此类。
成语出处:《宋书・文帝纪》:“又州郡估税,所在市调,多有烦刻。山泽之利,犹或禁断,役召之品,遂及稚弱。诸如此比,伤治害民。”
诸如此例
成语解释:许多像这样的事例。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中》:“凡后宫乐府,西解暴室,诸如此例,一皆放遣。”
铭诸心腑
成语解释:心腑:指内心。
牢牢铭记在心里。比喻永记不忘。成语出处:《旧唐书・李德裕传》:置之座隅,用比韦弦之益;铭诸心腑,何啻药石之功。
铭诸五内
成语解释:五内:五脏,指内心。
深深刻在内心深处,永远不会忘记。成语出处:《旧唐书・李德裕传》:置之座隅,用比韦弦之益;铭诸心腑,何啻药石之功。
诸亲六眷
成语解释:总称所有亲戚。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
付诸一炬
成语解释:炬:火把。
一把火全部烧了。同“付之一炬”。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六回:“在这许多名片里面,捡出一张,上写着颜轶回,……其余都付诸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