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的成语(共73个)
纲目不疏
成语解释:比喻法令细密。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刘公幹以失敬罹罪,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文宪?’桢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阶下纲目不疏。’”
交疏吐诚
成语解释:交:交情;疏:不亲近;吐:谈吐,说话;诚:真诚,诚恳。
交往虽然不密切,但说话非常真诚恳切。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知几其神乎,古人以为难;交疏吐诚,今人以为难。”
网目不疏
成语解释:网目:指法网;疏:疏漏。
比喻法令法规细致周密。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文帝问曰:‘卿何不谨于文宪?’桢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陛下网目不疏。’
才疏识浅
成语解释:才:才能;疏:空虚;识:学识;浅:浅薄。
才能不高,学问与见识浅薄。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卷:“晚学生才疏识浅,全仗老太师海涵。”
疏亲慢友
成语解释:疏:疏远;慢:怠慢。
疏远亲戚,怠慢朋友。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1回:“不独疏亲慢友,种种骄傲,并将糟糠之情也置度外。”
材疏志大
成语解释:谓志向虽大而才能不足。有时用为谦词。
成语出处:宋・陆游《大风登城诗》:“材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才疏计拙
成语解释:指才识疏浅,不善谋算。
成语出处:元・魏初《满江红・寄何侍御》词:“今老去,才疏计拙,百居人后。”
才疏德薄
成语解释:才识疏浅,德行不高。常用作自谦之词。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三折:“小生才疏学薄,敢劳大人下降,真乃蓬荜生辉也。”
潦倒粗疏
成语解释:潦倒:颓丧,不得意。
形容颓丧,放任散漫。成语出处: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
内疏外亲
成语解释:疏:疏远;亲:亲密。
内心疏远,表面亲近。指不是真心待人。成语出处: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二卷:“曾子曰:‘内疏而外亲。’”
却客疏士
成语解释:却:拒绝;疏:疏远;客:外来人;士:读书人。
比喻囿于地方观念,不用外来的人,也不用有才能的人。指妒贤嫉能。成语出处:秦・李斯《谏逐客书》: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才疏技拙
成语解释:疏:粗疏。
才识不高,不善谋算。成语出处:元・魏初《满江红・寄何侍御》:今老去,才疏技拙,百居人后。
草木萧疏
成语解释:萧疏:冷落,稀稀落落。
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成语出处:《晋祠》:“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褐衣疏食
成语解释:穿粗布衣,吃粗糙的食物。比喻生活清苦。
成语出处: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
利尽交疏
成语解释:到了无利可图的时候交情就疏远了。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郑世家》:语有之:‘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甫瑕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