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的成语(共127个)
- 诸亲六眷- 成语解释:总称所有亲戚。 -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 
- 六宫粉黛- 成语解释:六宫:古代皇帝有六个寝宫;粉黛:化妆品,借指美女。 
 指宫内皇后、妃嫔及宫女。-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六经三史- 成语解释: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 
 泛指古代典籍。- 成语出处:宋・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 
- 恨五骂六- 成语解释:泛指掷色子时咒骂坏点数的叫喊声。 
- 六臂三头- 成语解释:比喻人的本事非凡,神通广大。 - 成语出处:明・孟称舜《死里逃生》第一折:“便六臂三头待怎么,料应飞不出这天罗嘑。” 
- 骈四俪六- 成语解释:骈体文每句四字、六字排比对偶。 -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乞巧文》:“骈四俪六,锦心绣口。” 
- 三宫六院- 成语解释:泛指帝王妃嫔。 -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楔子:“兀那三宫六院,妃嫔彩女听者:明日圣驾亲到御园,打一金弹,金弹落处,有拾得者。” 
- 百六阳九- 成语解释:百六:古代认为4617岁为1元,初入元106岁;阳九:106岁中有灾岁9。 
 指灾难年份或厄运。-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律历志上》:“《易》九厄曰:初入元,百六阳九。” 
- 飞霜六月- 成语解释:旧时比喻有冤狱。 - 成语出处:唐・张说《狱箴》:“匹夫结愤,六月飞霜。” 
- 喝六呼么- 成语解释:幺、六:骰子的点了。 
 掷骰子时的喊声。泛指赌博。也形容吆喝,还形容大声呵斥,盛气凌人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三折:“咱则道舌刺刺言十妄九,村棒棒呼幺喝六。” 
- 呼么喝六- 成语解释:“么”、“六”:骰子的点子。 
 形容赌博掷骰时,希望得彩而高声大叫。也形容吆喝。- 成语出处:1. 元・尚仲贤《气英布》三折:“咱则是舌刺刺言十妄九,村棒棒呼么喝六。”2. 明・吾丘瑞《运甓记.纫衣被贼》:“赢来时呼么喝六,闹里夺尊;输来时跌脚捶胸,呀声叹气。”也形容装排场,盛气凌人。3. 《水浒传》一○四回:“那些掷色的,在那里呼么喝六,攧钱的在那里唤字叫背。”4. 《喻世明言》卷一○:“倪善继闻知,也来看觑了几遍,见老子病势沉重,料是不起,便呼么喝六,打童骂仆,预先装出家主公的架子来。” 
- 六问三推- 成语解释:谓反复审讯。 - 成语出处: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我是个妇女家,怎熬这六问三推。” 
- 六出奇计- 成语解释:原指陈平所出的六条妙计。后泛指出奇制胜的谋略。 -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 
- 六通四达- 成语解释:犹四通八达。 - 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49卷:“今谓明义各自为宜,少多非为定准,如六通四达,岂止三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