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的成语(共33个)
科头袒体
成语解释:科头:不戴帽子;袒:裸露。
不戴帽子,袒露身体。形容傲慢不羁的神态。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刺骄》:“若夫贵门子孙及在位之士,不惜典刑,而皆科头袒体,踞见宾客。”
两道三科
成语解释:说三道四,花言巧语。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谁听你两道三科,嚷似蜂窝,甜似蜜钵。”
力不同科
成语解释:同科:同一等级。
指人的力量有强弱,不能等同。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八佾》:“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与受同科
成语解释:行贿和受贿的人受到同等的处罚。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家兄一想,这件事倘要认真办起来,与受同科,不但姓文的担不起,就是老哥亦落不是的。”
撮科打閧
成语解释:犹言插科打诨。
发科打诨
成语解释:以滑稽的动作和语言引人发笑。
成语出处: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连枝秀》:“锦心绣腹,宣扬《老子》经文,发科打诨,不离机锋;课嘴撩牙,长存道眼。”
发科打趣
成语解释:科:古戏曲用语;打趣:用诙谐的言语凑趣助兴。
以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逗人发笑或拿人开玩笑。成语出处:清・颐琐《黄绣球》第15回:“那稿子是同黄通理大家参酌,中间也有发科打趣的处在。”
科头箕踞
成语解释:科头:不戴帽子;箕踞:两腿分开而坐。
不戴帽子,席地而坐。比喻舒适的隐居生活。成语出处:唐・王维《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捏怪排科
成语解释:作怪、捣鬼、为难之意。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一折:“着那等干眼热滑张杓,任从那些打草惊蛇,尽教他捏怪排科斯间谍。”
撒科打诨
成语解释:穿插在戏曲表演中,使观众发笑的动作与道白。亦泛指引人发笑的言语、动作。
成语出处: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随你自去的打斛斗、学踢弄、舞地鬼、乔扮神、撒科打诨、乱作胡为。”
发策决科
成语解释:策:策问;科:等第。
拆阅策问题目,以决定录取。旧指应试取中。成语出处:汉・扬雄《法言・学行》:“或曰:‘书与经同,而世不尚,治之可乎?’曰:‘可。’或人哑尔笑曰:‘须以发策决科。’”
科头赤足
成语解释:科头:不戴帽子。
露着头,光着脚。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成语出处:明・唐寅《偶成》诗:“科头赤足芝荷衣,徙倚藤床对夕晖。”
科头箕裾
成语解释:科头:不戴帽子;裾:通“倨”,傲慢;箕裾:两腿分开而坐。
不戴帽子,席地而坐。形容不拘礼法。成语出处:明・梅鼎祚《玉合记・入道》:“这搭儿瀑布飞流,青松夹道,将蒲团打坐一回,正是科头箕裾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科教兴国
成语解释:通过发展科学和教育来振兴国家。
全科人儿
成语解释:指父母、配偶、子女都健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