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的成语(共38个)
不痛不痒
成语解释:比喻评论、批评等不能触及实质;没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明・吴炳《情邮记・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
心痒难抓
成语解释: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制。同“心痒难挠”。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三回:“且说潼关众将听得破万仙阵,俱在关内,一个个心痒难抓,恨不得也来看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一席话说得唐二乱子心痒难抓,跃跃欲试。”
心痒难挠
成语解释:形容高兴得不知如何才好。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着小生迷留没乱,心痒难挠。”
预搔待痒
成语解释:痒还未发作便预先搔抓。比喻事先作多余的准备。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洪忍禅师》:“师曰:‘不可预搔而待痒。’”
搔着痒处
成语解释:比喻正合心意,痛快之至。
成语出处:唐・杜牧《读韩杜集》诗:“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搔到痒处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说到点子上。
成语出处:唐・杜牧《读韩杜集》诗:“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隔靴搔痒
成语解释:隔着靴子挠痒痒。原为禅宗用语;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未能悟境触机。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不中肯;不贴切;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康山契稳禅师》:“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痛痒相关
成语解释: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成语出处:明・杨士聪《玉堂荟记》下卷:“外而督抚,内而各部,无一刻不痛痒相关,凡奏书所不能及者。”
不关痛痒
成语解释:不关:不相干。
比喻切身相关的事情。与自身的利害没有关系。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这里虽还有两三个老婆子,都是不关痛痒的。”
无关痛痒
成语解释:痛痒:比喻切身相关的事。
指与自身利害没有关系。成语出处: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任凭这些民贼把他的祖传世产怎样割、怎样卖、怎样送,都当作无关痛痒的么?”
怕痛怕痒
成语解释:比喻畏首畏尾,顾虑重重。
成语出处:张英《老年突击队》:“他名叫温成书,因为做事怕痛怕痒,干哈也吞吞吐吐,没有火气,所以大伙把他的名字喊成为‘温吞水’了。”
不疼不痒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做事只是做样子,不解决实际问题。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3回:“你们这班狗头!打得太岁爷不疼不痒,好不耐烦!”
不痒不痛
成语解释:既不痛也不痒。比喻不中肯,没触及要害,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不痒不痛,浑身上或寒或热;没撩没乱,满腹中又饱又饥。”
知疼着痒
成语解释:形容对亲人的关怀、体贴。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无奈二姐倒是个多情的人,以为贾琏是终身之主了,凡事倒还知疼着痒。”
头痒搔跟
成语解释:头痒搔脚。比喻花了气力而于事无补。
成语出处:汉・焦赣《易林》:“头痒搔跟,无益于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