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柔的成语

柔的成语(共69个)

  • wēn róu xiāng

    成语解释:比喻美色迷人之境。

    成语出处:汉・伶玄《飞燕外传》:“是夜进合德,帝大悦,以辅属体,无所不靡,谓为温柔乡。”

  • 敦厚

    wēn róu dūn hòu

    成语解释: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温柔:温和柔顺;敦:诚恳。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经解》:“入其国,其教不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 心弱骨

    róu xīn ruò gǔ

    成语解释:形容性情柔和。

    成语出处:《列子・汤问》:“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

  • 寡断

    yōu róu guǎ duàn

    成语解释:优柔:迟疑不决;寡:少;断:决断。
    形容做事拿不定主意;缺少决断。

    成语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 恬言

    tián yán róu shé

    成语解释:犹言甜言蜜语。

    成语出处:唐・杜牧《上池州李使君书》:“故有知之者,有怒之者,怒不附己者,怒不恬言柔舌道其盛美者,怒守直道而违己者。”

  • 肠寸断

    róu cháng cùn duàn

    成语解释:柔软的心肠一寸一寸地断开了。形容女子的忧愁苦闷。

    成语出处:清・沙张白《再来诗谶记》:“先夫之亡,妾柔肠寸断。”

  • 肠百结

    róu cháng bǎi jié

    成语解释:柔和的心肠打了无数的结;形容心中郁结着许多愁苦。

    成语出处: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柳呵!你便柔肠百结,巧计千般,浑身是眼,寻不见花枝儿般美少年。”

  • 茹寡断

    róu rú guǎ duàn

    成语解释:柔茹:柔软。
    指处事软弱,不果断。亦作“柔懦寡断”。

    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 吐刚

    rú róu tǔ gāng

    成语解释:柔:软;刚:硬。
    吃下软的,吐出硬的。比喻怕强欺软。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 吐刚茹

    tǔ gāng rú róu

    成语解释:柔:软;刚:硬。
    吐出硬的,吃下软的。比喻怕强欺软。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 相济

    gāng róu xiāng jì

    成语解释: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

    成语出处:汉・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当唯义是务,唯国是康。何者?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然后克得其和,能为民用。”

  • 外刚

    nèi róu wài gāng

    成语解释:内心柔弱,外表刚强。亦作“外刚内柔”。

    成语出处:《易经・否卦》:“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

  • 外刚内

    wài gāng nèi róu

    成语解释: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同“内柔外刚”。

    成语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兵戈既起,将帅擅权,武吏功臣,过求姑息。边蕃远郡,得以骄矜,外刚内柔,上陵下替,此为屈辱又非多乎?”

  • 做刚做

    zuò gāng zuò róu

    成语解释: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

    成语出处:《醒世姻缘传》第五回:“又叫宅里再暖出一大瓶酒来与脚户吃,做刚做柔的将脚户打发散去。”又第四三回:“那禁子们做刚做柔的的解劝。”

  • 能刚

    néng róu néng gāng

    成语解释:柔:温和;刚:刚强。
    指可以温和也可以强硬。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0回:“窃谓夫为将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能弱能强。”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