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即的成语

即的成语(共58个)

  • 若离

    ruò jì ruò lí

    成语解释:即;凑近。好象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这边两个新人在新房里乍来乍去,如蛱蝶穿花;若即若离,似蜻蜓点水。”

  • 俯拾

    fǔ shí jí shì

    成语解释:俯:低头;弯腰;即:就。
    一弯腰就可捡得;到处都是。形容为数很多;极容易得到。

    成语出处: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 不离

    bù jí bù lí

    成语解释:即:靠近;离:疏远。
    既不亲近也不疏远。本是佛教用语;后用来指对待别人的态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远。也用来表示差不离、不离谱(儿)。

    成语出处:《圆觉经》上卷:“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做梦。”

  • 可望不可

    kě wàng bù kě jí

    成语解释:望:远看;即:接近。
    望得见却不能接近。比喻事物高远;难以实现或接近。

    成语出处:元・萨都刺《偕杨善卿等游法云寺》:“凤台锦袍人,可望不可即。”

  • 可望而不可

    kě wàng ér bù kě jí

    成语解释: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成语出处:唐・宋之问《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明・刘基《登卧龙山写怀二十八韵》:“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即。”

  • 呼之来,挥之

    hū zhī jí lái , huī zhī jí qù

    成语解释:即:就,立刻;挥:挥手。
    叫他来就来,叫他走就走。形容统治阶级对下属或奴才的任意使唤。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使黯(汲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jí yǐ qí rén zhī dào , 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

    成语解释: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

    成语出处: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舍近

    shě jìn jí yuǎn

    成语解释:见“舍近务远”。

    成语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易其居,迂其途。”杜牧注:“易其居,去安从危,迂其途,舍近即远。”

  • 召之

    zhào zhī jí lái

    成语解释:召:同“招”。
    一经召唤立即就来。形容唯命是从。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沁园春》:“麾之即去,招亦须来。”

  • 麾之

    huī zhī jì qù

    成语解释:命令他走就离开。形容服从指挥,听候调遣。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勿使近》词:“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之须来。’”

  • 稍纵

    shāo zòng jí shì

    成语解释:纵:放松;逝:失去。
    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成语出处:清・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若宽而生玩,则不惟未戒者不戒,即已戒者亦必复食,稍纵即逝,恐不可挽。”

  • 鹿无虞

    jí lù wú yú

    成语解释:原意是进山打鹿,没有熟悉地形和鹿性的虞官帮助,那是白费气力。后比喻做事如条件不成熟就草率行事,必定劳而无功。

    成语出处:《周易・屯》:“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 一拍

    yī pāi jí hé

    成语解释:合:合调;符合曲调。
    一打拍就合于曲调的节奏。比喻双方意见很快取得一致。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古人云,君子之交,定而后求;小人之交,一拍即合。”

  • 一触

    yī chù jí kuì

    成语解释:一碰就崩溃。形容极脆弱;经不起一碰。

    成语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奕山与奕经同样,经过轻举妄动,一触即溃、丧胆、乞降三个程序,结束了浙江军事。”

  • 一触

    yī chù jí fā

    成语解释:触:碰。
    即:就。
    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成语出处:宋・张咏《乖崖集》:“鯸鯣愤悱,迎流独逝,偶物一触,厥怒四起。”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