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的成语(共115个)
别籍异财
成语解释:指另立门户,各蓄家产。
成语出处:《唐律・户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
别财异居
成语解释:指各蓄家产,另立门户。
成语出处:元《宋史・太祖纪二》:“癸亥,诏:荆蜀民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孙不得别财异居。”
重财轻义
成语解释:谓看重财利而轻视道义。
成语出处:唐・韩愈《论捕贼行赏表》:“百姓小人,重财轻义,不能深达事体。”
升官发财
成语解释:谓提升了官职,同时就能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6回:“总而言之,我不曾提挈侄儿子升官发财,是我的错处。”
守财奴
成语解释:有钱而非常吝啬的人。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五回:“搁不住这班人都做了守财奴,年年只有入款,他却死搂着不放出来,不要把天下的钱,都辇到他家么。”
守财虏
成语解释:有钱财而吝啬的人。同“守钱虏 ”。
成语出处: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我何苦空积攒着做守财虏,倒与他们受用!
舍命不舍财
成语解释:情愿丢掉生命也要保住钱财。比喻过分贪财,非常吝啬。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51回:“徐良就跳下房来,进了屋子,把十两银子收在兜囊之内,说:‘俺老西舍命不舍财。’”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成语解释:毋:不;苟:随便;难:危难。
面对钱财,不随便求取;面临危难,不苟且偷生。成语出处:《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
财多命殆
成语解释:殆:危险。
钱财多了,生命会有危险。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况今位尊身危,财多命殆,鄙人知之,何疑君子?”
轻财贵义
成语解释:犹言轻财重义。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朱恒传》:“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
轻财敬士
成语解释:见“轻财重士”。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甘宁传》:“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
鬻文获财
成语解释:鬻:卖。
指以写文章来换取财物。成语出处:《旧唐书・文苑传・李邕》:时议以为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
劳民费财
成语解释:亦作“劳民伤财”。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南诏传赞》:“唐之治不能过两汉,而地广于三代,劳民费财,祸所繇生。”
积财吝赏
成语解释:积:聚;吝:舍不得。
虽然广有钱财,却舍不得赏赐部下。形容十分吝啬。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2回:“吾为汝御后,费力劳心,汝今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卒效命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