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词的成语

词的成语(共134个)

  • 大放厥

    dà fàng jué cí

    成语解释:厥:其;他的。
    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含贬义;指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而且言不中肯。有时也指胡说八道。

    成语出处:清・赵翼《殴北诗话・苏东坡诗》:“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 众口一

    zhòng kǒu yī cí

    成语解释:很多人都说同样的话。

    成语出处:唐・令狐楚《谢赐冬衣状》:“自臣而下,万口一声。”

  • 各执一

    gè zhí yī cí

    成语解释:执:坚持。
    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形容意见不一致。

    成语出处:巴金《春》:“她看见王氏和觉民各执一词,不能断定谁是谁非。”

  • 振振有

    zhèn zhèn yǒu cí

    成语解释: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

    成语出处:清・梁启超《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 慷慨陈

    kāng kǎi chén cí

    成语解释:慷慨:意气激昂;情绪激动;陈:述说。
    意气昂扬;情绪激动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见解。也作“慷慨陈义”。

    成语出处:宋・陆九渊《荆国文公祠堂记》:“则畴昔从容问学,慷慨陈义,而诸君子之所深与者也。”

  • 闪烁其

    shǎn shuò qí cí

    成语解释: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25回:“何况这等事本来是缜密的,或者定伯故意闪烁其词,更未可定。”

  • 泛泛其

    fàn fàn qí cí

    成语解释:泛泛:浮浅,寻常。
    形容说话或行文只是表面文章,并不打算真正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66章:“查办一下,并且下了一道泛泛其词的禁烟命令。”

  • 穷理屈

    cí qióng lǐ qū

    成语解释:指理由亏屈,无话可说。

    成语出处:宋・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切详按问,自言皆是;词穷理屈,势必不免。”

  • 义正

    yì zhèng cí yán

    成语解释:义:道理。
    词:言辞。
    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成语出处: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 赘句

    rǒng cí zhuì jù

    成语解释:冗:繁杂;赘:多余无用的。
    指诗文中多余无用的话。

  • 不逮意

    cí bù dài yì

    成语解释:犹言词不达意。

    成语出处:清・龙启瑞《覆唐子实书》:“嗣有四乡联团之议,曾泐数行奉达,仓卒中词不逮意。”

  • 故甚其

    gù shèn qí cí

    成语解释:指说话故意夸大,脱离事实。

    成语出处:清・黄钧宰《金壶浪墨・汉奸》:“盖我军所用侦探,率以数百钱,遣无赖小民,道听途说,或且故甚其词,以恫喝将士,摇动人心。”

  • 百喙一

    bǎi huì yī cí

    成语解释:犹言众口一辞。同“百喙如一”。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大誓答问第一》:“儒者百喙一词,言伏生《尚书》二十八篇。”

  • 含糊其

    hán hú qí cí

    成语解释:含糊:不明确,不清晰。
    词:话语。
    故意把话说得模棱两可,不清楚,不明确。

    成语出处:唐・陆贽《论缘边守备事宜壮》:“即相执证,理全辨明,朝廷每为含糊,未尝穷究曲直。”

  • 不实之

    bù shí zhī cí

    成语解释:没有事实根据的话。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