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的成语(共154个)
古色古香
成语解释:(陈设、器物或艺术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古香:古书画散发出的气味。
成语出处:宋・陆游《小室》:“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
渡河香象
成语解释:渡:横渡江河。
大象过河,脚踏河底。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成语出处:《优婆塞戒经》第一卷:“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能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
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成语解释:抱佛脚:拜佛。
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正是‘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各各暗笑,落得受了买东西吃。”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成语解释:平时:平常;抱佛脚:拜佛。
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成语出处:鲁迅《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却还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十个字形容当今学术界大部分的状况。”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成语解释: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成语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1章:“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一旦听说要考试了,三位大臣立时着了慌。”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成语解释:芝:通“芷”,香草;兰:香草。
好像进入满是香草的房间,闻久了就不能闻出香味。比喻在某种环境里呆久了,习以为常。成语出处: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国色天香
成语解释:原指牡丹花色香俱佳;后又指女子容貌出众。
成语出处:唐・李濬《松窗杂录》:“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香火因缘
成语解释:香火:供佛敬神时燃点的香和灯火。
香和灯火都是供佛的,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指彼此契合。成语出处:《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接续香烟
成语解释:接:连接,继承;续:连接下去;香烟:祭品,指祭享。
比喻生养子孙,繁衍不断。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37回:“官人既然作了官,总以接续香烟为重,从此要早毕婚姻,成家立业要紧。”
香消玉殒
成语解释:香、玉:旧时文人用来指女子;殒:坠落;比喻死亡。
比喻美女夭亡。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0回:“香消玉碎佳人绝,粉骨残躯血染衣!”
异香扑鼻
成语解释:不同寻常的香味扑鼻而来。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4回:“土行孙看见妃子脸似桃花,异香扑鼻,不觉动力欲心。”
窃玉偷香
成语解释:比喻引诱妇女。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虽不能勾窃玉偷香,且将这盻行云眼睛儿打当。”
偷香窃玉
成语解释:指美丽的年青女性。比喻男女之间私下的爱情往来。尤指男子在外勾引妇女。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虽不能够窃玉偷香,且将盼行云眼睛儿打当。”
花香鸟语
成语解释: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
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8回:“云雾渐淡,日色微明,四面也有人烟来往,各处花香鸟语,颇可盘桓。”
书香铜臭
成语解释:书香:读书的家风;铜臭:铜钱上的臭味。
指集书香和铜臭于一体的书商。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何物充栋汗车牛,混了书香铜臭。贾儒商秀,怕遇着秦皇大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