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的成语(共87个)
- 官报私仇- 成语解释:官:公事。 
 借助公事以泄私愤。- 成语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图形追捕》:“这狗骨头,我倒替你官报私仇!叫左右拿下去打!” 
- 国仇家恨- 成语解释:国家被侵略之仇,家园被破坏之恨。 - 成语出处:陈荫荣《兴唐传・闹花灯》第九回:“孩子,想当初你姑爹……也是为了报国仇家恨呀!” 
- 举仇举子- 成语解释:举:推荐;仇:仇敌;子:儿子。 
 既推荐仇敌,也推荐儿子。形容办事公正。-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 
- 父子无隔宿之仇- 成语解释:宿:夜。 
 父子间没有隔夜解不开的仇怨。指仇怨容易消除。-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1回:“你这个泼怪,岂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你伤害我师父,我怎么不来救他?” 
- 夫妻无隔夜之仇- 成语解释:夫妻之间没有隔夜解不开的仇怨。形容夫妻间的恩怨容易化解。 - 成语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常言道,夫妻无隔夜之仇,说不定明朝一早你就回去了。” 
- 夫妻无隔宿之仇- 成语解释:宿:夜。 
 夫妻之间没有隔夜解不开的仇怨。形容夫妻间的恩怨容易化解。-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9回:“‘夫妻无隔宿之仇’,我怪你怎的?” 
-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成语解释:眼红:激怒的样子。 
 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成语出处:谢扶民《壮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韦拔群》:“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于是双方的随员就对打起来了。” 
-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成语解释:君子: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指有志之士报仇雪恨不必性急,等待时机再动手。- 成语出处:《儿女风尘记》:“孩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把这笔账牢牢地记在心里!” 
- 往日无冤,近日无仇- 成语解释:俗语。指从未有过冤仇。 
- 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成语解释: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六十八回:“燕青牵了那匹千里龙驹,径到大寨。宋江看了大喜,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 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成语解释: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 成语出处:元・李致远《还牢末》第四折:“可不道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 仇人相见,分外眼睁- 成语解释: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 成语出处:《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相公所见极是明理;只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睁,这几日何如好过!” 
-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成语解释:眼红:激怒的样子。 
 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成语出处:赖传珠《模范红五团的新荣誉》:“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成语解释:报:报复,抵偿。 
 指对造成冤枉、仇恨的人进行报复,使其作出抵偿。-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武松虽是粗卤汉子,便死也不怕,还省得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并不伤犯众位,只烦高邻做个证见。” 
- 冤仇可解不可结- 成语解释:佛教主张结下冤仇的双方最好是化解冤仇,不要结仇不放。 -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4章:“目前应该全力都对付官军,不应让屁股后出了乱子。冤仇可解不可结,何况咱们同本地各县的大小杆子素来无冤无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