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旰的成语

旰的成语(共13个)

  • 忧劳

    xiāo gàn yōu láo

    成语解释:宵衣旰食,非常劳苦。形容勤于政事。亦作“宵旰焦劳”、“宵旰忧勤”。

    成语出处:《明史・吴时来传》:“若不去嵩父子,陛下虽宵旰忧劳,边事终不可为也。”

  • 宵衣

    xiāo yī gàn shí

    成语解释: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很晚了才吃饭。原形容帝王勤于政事;后泛指勤奋刻苦;从早到晚不懈怠。

    成语出处:唐・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

  • 食宵衣

    gàn shí xiāo yī

    成语解释:天色很晚才吃饭,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形容勤于政事。

    成语出处:南朝・陈 徐陵《陈文帝哀策文》:“勤民听政,旰食宵衣。”

  • 食之劳

    gàn shí zhī láo

    成语解释:天色已晚才吃饭。形容勤于政事。

    成语出处:《晋书・郭璞传》:“不然,恐将来必有愆阳苦雨之灾,崩震薄蚀之变,狂狡蠹戾之妖,以益陛下旰食之劳也。”

  • 图治

    xiāo gàn tú zhì

    成语解释:宵衣旰食,勤于政事,设法治理好国家。

    成语出处:《明史・罗侨传》:“愿陛下慎逸游,屏玩好,放弃小人,召还旧德,与在廷臣工,宵旰图治,并敕法司慎守成律。”

  • 日昃

    rì zè gàn shí

    成语解释:太阳偏西天色晚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事。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诘鲍》:“王者临浑履尾,不足喻危,假寐待旦,日昃旰食,将何为惧祸及也?”

  • 不食

    rì gàn bù shí

    成语解释:同“日旰忘食”。

    成语出处:唐・皮日休《忧赋》:“故王之忧国者日旰不食,士之忧位者载贽出疆。”

  • 忘餐

    rì gàn wàng cān

    成语解释:形容工作勤劳,忘了时间,忘了吃饭。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儒林传上・尹敏》:“与班彪亲善,每相遇,辄日旰忘食,夜分不寝。”

  • 衣宵食

    yī xiāo shí gàn

    成语解释:指天未明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进食。常用以称谀帝王勤于政事。

    成语出处:语出唐太宗《执契静三边》诗:“衣宵寝二难,食旰餐三惧。”

  • 忘食

    rì gàn wàng shí

    成语解释:天色已晚仍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成语出处:《后汉书・儒林传上・尹敏》:“与班彪亲善,每相遇,辄日旰忘食,夜分不寝。”

  • 焦劳

    xiāo gàn jiāo láo

    成语解释:形容勤于政事。同“宵旰忧劳”。

    成语出处:《明史・章懋传》:“此下陛下宵旰焦劳,两宫母后同忧天下之日。”

  • 攻苦

    xiāo gàn gōng kǔ

    成语解释:宵:夜;旰:天晚。
    早起晚睡,刻苦攻读。

    成语出处: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诗:“宵旰忧虞轸,黎元疾苦骈。”

  • 忧勤

    xiāo gàn yōu qín

    成语解释:形容勤于政事。同“宵旰忧劳”。

    成语出处:《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本署院任京秩时,伏见朝廷崇尚节俭,宵旰忧勤,属在臣工,尤宜惕厉。”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