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的成语(共148个)
稳坐钓鱼船
成语解释:比喻不管发生什么变化,仍然沉着镇静。
成语出处:俗谚:“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成语解释:指家财富有的人常自珍爱,不自蹈险地。
成语出处:《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坐拥百城
成语解释:有一万卷书,胜似管理一百座城的大官。比喻藏书极丰富。
成语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李谧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坐地分赃
成语解释:赃:赃物。
就地瓜分赃物。头目坐地分取赃物。成语出处:《品花宝鉴》第23回:“他便坐地分赃,是要陋规的。”
坐收渔利
成语解释: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从中得到好处。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坐山观虎斗
成语解释:坐在山上看老虎相斗。比喻为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两败俱伤的时候;再从中取利。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一坐一起
成语解释:犹言一举一动。
成语出处:《吴子・论将》:“观敌之来,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为不及,其见利佯为不知,如此将者,名为智将。”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成语解释:表示自己是个硬汉,对别人毫无隐瞒。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头武松的便是!”
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成语解释: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成语出处: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休养》:“中国有两句谚语:‘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一人向隅,满坐不乐
成语解释:指满堂之上,一人不乐,众皆为之不欢。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故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犹一堂之上也。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独坐穷山,放虎自卫
成语解释: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山里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不但不能保护自己,反而招来祸患。
成语出处:晋・常璩《华阳国志・公孙述刘二牧志》:“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成语解释:垂堂:靠近屋檐的地方。
家有千金的人不在屋檐下停留。形容有钱人非常看中自己的身体。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
成语解释: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成语出处: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三回:“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看他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也不为迟呢?”
独坐穷山,引虎自卫
成语解释: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山里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不但不能保护自己,反而招来祸患。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3回:“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坐筹帷幄,决胜千里
成语解释:帷幄:军用帐幕;千里:指战场。
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能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负。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我想张良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辅佐高祖,定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