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的成语(共389个)
泾渭分明
成语解释:古人认为;渭河水清;泾河水浊;两水合流后;清浊依旧分明。比喻是非清楚;容易区别。
成语出处:唐・李德裕《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泾渭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
彰明较著
成语解释:极其明显。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心明眼亮
成语解释: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问题敏锐;能辨别是非。
成语出处: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风仪与秋月齐明,音徽与春云等润,韵宇弘深,喜愠莫见其际,心明通亮,用人言必由于己。”
是非分明
成语解释:正确和错误非常分明。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故贤圣之君,博观始终,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
明若观火
成语解释:象看火那样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
成语出处:《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宋・蔡沈集传:“我视汝情,明若观火。”
聪明反被聪明误
成语解释: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成语出处:宋・苏轼《东坡续集・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耳聪目明
成语解释:聪:听觉灵敏。
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成语出处:汉・焦赣《易林・临之需》:“重瞳四乳,耳聪目明,普为仁表,圣作元辅。”
聪明伶俐
成语解释:伶俐:灵活。
形容小孩子头脑灵活;记忆力和理解力强。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你是聪明伶俐的人,也须识些轻重。”
心开目明
成语解释:犹心明眼亮。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常传》:“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憾。”
深明大义
成语解释:谓识大体,顾大局。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只是要娶到家来作个媳妇,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
明目达聪
成语解释:眼睛明亮,耳朵灵敏。形容力图透彻了解。
成语出处:《尚书・舜典》: “明四目,达四聪。”
赏罚分明
成语解释:该赏的赏;该罚的罚;界限清楚;毫不含糊。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张敞传》:“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见恶辄取,时时越法纵舍,有足大者。”
察察为明
成语解释:察察:分析明辨;明:精明。
形容专在细枝末节上显示精明。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8回:“恰恰遇到了一位两江总督,最是察察为明的。”
察察而明
成语解释:谓在细枝末节上用心,而自以为明察。
成语出处:《晋书・皇甫谧传》:“若乃圣帝之创化也,参德乎二皇,齐风乎虞夏,欲温温而和畅,不欲察察而明切也。”
未明求衣
成语解释:天没有亮就穿衣起床。形容勤于政事。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顾协传》:“伏惟陛下未明求衣,思贤如渴,爰发明诏,各举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