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明的成语

明的成语(共389个)

  • 水秀山

    shuǐ xiù shān míng

    成语解释: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 塞聪

    bì míng sè cōng

    成语解释:蔽:遮;聪:听觉灵敏;明:看得清楚。
    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成语出处:宋・曾巩《洪范传》:“夫然,故蔽明塞聪,而天下之情可坐而尽也。”

  • 镜高悬

    míng jìng gāo xuán

    成语解释:像一面明亮的镜子高高悬挂在面前。称颂官吏审案严明;判案公正;不使人受冤含屈。也比喻目光敏锐;明察秋毫;公正无私。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

  • 柳暗

    huā míng liǔ àn

    成语解释: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夕阳楼》诗:“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 先见之

    xiān jiàn zhī míng

    成语解释:先见:预见;明:指能力。
    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后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 推暗就

    míng tuī àn jiù

    成语解释:表面上推拒,暗地里接受。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拒绝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李渔《慎鸾交・债饵》:“那老婆子走来央求我,被我故意作难,说了几句明推暗就的话,少不得我前脚走到,他后脚自会赶来。”

  • 见万里

    míng jiàn wàn lǐ

    成语解释:对于外界或远方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预见。

    成语出处:清・李渔《比目鱼・征利》:“真可谓明见万里,智察秋毫。”

  • 强干

    jīng míng qiáng gàn

    成语解释:精细聪明;善于办事。也作“精明能干”。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况且随带的那些司员,又都是些精明强干、久经审案的能员,那消几日,早问出许多贼款来。”

  • 手快

    yǎn míng shǒu kuài

    成语解释:眼睛敏锐;动作敏捷迅速。也作“眼明手捷”、“眼疾手快”。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想起俺少时节眼明手捷,体快身轻;到如今老了也腰曲头低。”

  • 仙露

    xiān lù míng zhū

    成语解释:比喻人风神秀异。也形容书法秀逸圆润。

    成语出处:唐・唐太宗《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 敬若神

    jìng ruò shén míng

    成语解释:神明:神的泛称。
    像敬重神一样尊敬对方。

    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四年》:“民率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

  • 奉如神

    fèng rú shén míng

    成语解释:象对待神灵那样崇奉。形容对某人或某种事物极其尊重。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成语出处:语出《左传・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 若暗

    ruò míng ruò àn

    成语解释:好像明亮;又好象昏暗。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

    成语出处: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

  • 其妙

    mò míng qí miào

    成语解释:说不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非常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然而看他前两回来买东西,所说的话,没有一句不内行……想来想去,总是莫名其妙。”

  • 心见性

    míng xīn jiàn xìng

    成语解释:①佛教语。谓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②指率真地表现心性。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0回:“却说三藏坐在林中,明心见性,讽念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忽听得嘤嘤的叫声‘救人’。”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