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的成语(共389个)
暗察明访
成语解释:察:细看,详审;访:寻访。
指用各种方法调查了解情况。成语出处:《金史・世宗纪中》:“此辈暗察明访,皆著政声。”
自知之明
成语解释: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指对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得透彻。明:明智。
成语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
弃暗投明
成语解释:弃:背弃;暗:黑暗;明:光明。
抛弃反动的一面;投向光明的一面。形容断绝旧的一切;投向新的、有光明的前程。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公何不弃暗投明,共成大业?”
明火执杖
成语解释: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那借金银人,身贫无计,结成凶党,明火执杖,白日杀上我门。”
明查暗访
成语解释:明里调查,暗中访问。指多方面调查了解情况。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8回:“差你往齐东村明查暗访,这十三条命案是否服毒?”
聪明才智
成语解释:聪明:耳聪目明。
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
明知故问
成语解释: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见他这番光景,明知故问道:‘先生为着何事伤心呢?”
阐幽明微
成语解释:使幽深隐微的事物或道理显露出来。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孝子》:“司风教者,重务良多,无暇彰表,则阐幽明微。”
来路不明
成语解释:来历未验明。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5回:“如今爹也没了,大娘他养出个墓生儿来,莫不也是来路不明?”
明眸皓齿
成语解释:眸:眸子;眼珠;皓:洁白。
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的美貌;也借指美女。成语出处:唐・杜甫《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皓齿明眸
成语解释:皓:洁白;眸:眼珠;也指眼睛。
指洁白的牙齿;明亮的眼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亦喻指美女。成语出处:唐・杜甫《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安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考绩幽明
成语解释:考绩:考核官吏政绩;幽:昏暗;明:清白。
指考核官吏政绩得失。成语出处:唐・柳宗元《送薛存义序》:“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
明日黄花
成语解释:黄花: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成语出处: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窗净几
成语解释:形容室内明亮、整洁。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试笔・学书为乐》:“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
春和景明
成语解释: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