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的成语(共18个)
- 黜陟幽明- 成语解释:黜退昏愚的官员,晋升贤明的官员。 - 成语出处:《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孔传:“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 
- 罢黜百家- 成语解释:罢黜:废弃不用。 
 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 扶正黜邪- 成语解释:扶助正道,除去邪恶。 - 成语出处:汉・蔡邕《对诏问灾异》:“圣意勤勤,欲清流荡浊,扶正黜邪。” 
- 崇雅黜浮- 成语解释:谓在文风上崇尚雅正,摈弃浮华。 -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文艺传序》:“玄宗好经术,群臣稍厌雕瑑,索理致,崇雅黜浮,气益雄浑。” 
- 黜衣缩食- 成语解释:节衣缩食,指在生活上省穿省吃,力求节约。 - 成语出处:明・宋濂《重建龙德大雄殿碑》:“于是黜衣缩食,重创大雄殿五楹间。” 
- 黜奢崇俭- 成语解释:革除奢华,崇尚俭仆。 - 成语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嘉庆某年,御制《观龙舟诗》。命词臣赓和。众皆窘于水嬉嬉字韵,独钱唐陈太史嵩庆句云:‘万国鱼龙呈曼衍,九重珠玉戒荒嬉。’盖上方以‘黜奢崇俭论’示廷臣也。” 
- 黜邪崇正- 成语解释:斥退奸邪,崇尚正直。 - 成语出处:太平天国・林一环《贬妖穴为罪恶隶论》:“庶几黜邪崇正,以为遐迩亲疏之永鉴云尔。” 
- 赏罚黜陟- 成语解释:赏罚:赏赐与惩罚;黜陟:官吏的进退升降。 
 指官吏的赏赐、惩罚和官职的升降。- 成语出处:《晋书・挚虞传》:“赏罚黜陟,岂或有不得其所者乎?” 
- 黜幽陟明- 成语解释:见“黜陟幽明”。 - 成语出处:《宋书・邓琬传》:“孤以不才,任居藩长,大惧宗稷,歼覆待日。故招徒楚郢,飞檄京甸,志遵前典,黜幽陟明,庶七庙复安,海昏有绍。” 
- 进善黜恶- 成语解释:见“进善退恶”。 - 成语出处:《魏书・张蒲传》:“扶弱抑强,进善黜恶,教化大行。” 
- 劝善黜恶- 成语解释:见“劝善惩恶”。 - 成语出处:《魏书・肃宗纪》:“劝善黜恶,经国茂典。” 
- 进贤黜佞- 成语解释:进用贤良,黜退奸佞。 - 成语出处:《魏书・崔光传》:“博采刍尧,进贤黜佞。” 
- 黜昏启圣- 成语解释:贬退昏庸,开启圣明。 - 成语出处:《南史・谢灵运传论》:“谢晦以佐命之功,当顾托之重,殷忧在日,黜昏启圣,于社稷之计,盖为大矣。” 
- 考绩黜陟- 成语解释:黜陟:指官吏的进退升降。 
 考核官吏的政绩好坏来决定升降。-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哀帝纪上》:“于是建诸侯之贤者以为牧,故以考绩黜陟,不统其政,不御其民。” 
- 黜陟赏罚- 成语解释:黜陟:官吏的进退升降。 
 指官吏的赏赐、惩罚和官职的升降。- 成语出处:《魏书・宋世景传》:巡察州镇十有余所,黜陟赏罚莫不咸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