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戚的成语

戚的成语(共37个)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

    jūn zǐ tǎn dàng dàng , xiǎo rén cháng qī qī
  • 皇亲国

    huáng qīn guó qī

    成语解释:皇帝的亲戚。比喻极有权势的人。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刀斧手且住者,不知是那个皇亲国戚来了也。”

  • 王公贵

    wáng gōng guì qī

    成语解释:泛指皇亲国戚。

    成语出处:《宣和画谱・李成》:“其后王公贵戚皆驰书致币,恳请者不绝于道,而成漫不省也。”

  • 王孙贵

    wáng sūn guì qī

    成语解释:泛指皇亲国戚。同“王公贵戚”。

    成语出处:《群音类选・好事近・游春》:“觑雕鞍骏马,会王孙贵戚,谩把金尊倒,有时节沉醉花前,把金丸坠落飞鸟。”

  • 相关

    xiū qī xiāng guān

    成语解释: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连。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

    成语出处:宋・陈亮《送陈给事去国启》:“眷此设心,无非体国;然用舍之际,休戚相关。”

  • 具尔

    qī qī jù ěr

    成语解释:戚戚:互相亲爱的样子。
    具:俱,都。
    尔:迩,靠近。
    指兄弟友爱。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行苇》:“戚戚兄弟,莫远具尔。”

  • 与共

    xiū qī yǔ gòng

    成语解释:彼此有福有祸都共同承受。休:福;欢乐;戚:忧愁。
    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成语出处:明・瞿共美《天南逸史》:“臣与皇上患难相随,休戚与共,愿自不同于诸臣,一切大政自得与闻。”

  • 自贻伊

    zì yí yī qī

    成语解释:贻:遗留;伊:此;戚:忧愁,悲哀。
    比喻自寻烦恼,自招忧患。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

  • 贫贱亲离,富贵他人合

    pín jiàn qīn qī lí , fù guì tā rén hé

    成语解释:他人:外人;合:聚合。
    贫贱时亲朋戚友都疏远你,富贵时素不相识的人都会来巴结你。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22卷:“有句古诗说得好,道是:‘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贾似道做了国戚,朝廷恩宠曰隆,那一个不趋奉他?”

  • 自诒伊

    zì yí yī qī

    成语解释:自寻烦恼;自招灾殃。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左传・宣公二年》:“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 炊臼之

    chuī jiù zhī qī

    成语解释:比喻丧妻。

    成语出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梦》:“贾客张瞻将归,梦炊于臼,问王生。生言:‘君归,不见妻矣。臼中炊,固无釜也。’贾客至家,妻果卒已数月。”无釜,谐音“无妇”。

  • 鼓盆之

    gǔ pén zhī qī

    成语解释:旧指死了妻子。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 同休共

    tóng xiū gòng qī

    成语解释:亦作“同休等戚”。①谓同欢乐共忧患。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②偏指共患难。

    成语出处:《周书・尉迟迥传》:“吾居将相与国舅甥,同休共戚,义由一体。”

  • 贫贱亲

    pín jiàn qīn qī lí

    成语解释:一个人贫贱时,亲戚也会离开他。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以金钱多少和地位高低为转移。

    成语出处:晋・曹摅《感旧》诗: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廉蔺门易轨,田窦相夺移。

  • 共荣辱,同休

    gòng róng rù , tóng xiū qī

    成语解释:荣辱,显达与穷困。休戚,喜与忧。形容二人连心,同甘共苦,共享忧乐。

    成语出处: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卿乃孤之功臣,孤当与卿共荣辱,同休戚也。”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