缨的成语(共28个)
- 濯缨濯足- 成语解释: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 -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自取之也。’” 
- 濯足濯缨- 成语解释: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 -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 户列簪缨- 成语解释:簪缨: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 
 门前陈列着簪缨。形容做官的荣耀。-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衣锦还乡》:“受宠荣,享富贵,户列簪缨,门排画戟。” 
- 愿受长缨- 成语解释:长缨:长绳子,比喻革命力量。 
 比喻愿为国家效力。-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终军传》:“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 披发缨冠- 成语解释:谓不及束发冠戴,只系缨于颈。比喻急于救援。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 成语出处: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 簪缨门第- 成语解释:簪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 
 借指官宦。指显贵人家。-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安老爷家,通共算起来,内外上下,也有二三十口人,虽然算不得簪缨门第,钟鼎人家,却倒过得亲亲热热,安安静静。” 
- 缨緌之徒- 成语解释:缨緌:古代帽子下垂的结带。 
 带帽子的人,指社会上层人士。- 成语出处:汉・蔡邕《郭有道碑文》:“于时缨緌之徒,绅佩之士,望形表而影附。” 
- 簪缨世胄- 成语解释:指世代做官的人家.。 -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7卷:“舍人是簪缨世胄,况又是黄宫名士,指日飞腾。” 
- 濯缨弹冠- 成语解释:濯缨:洗涤帽缨;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 
 比喻准备出仕。- 成语出处:《艺文类聚》第35卷:“今大道既隐,子生末季,沉溺流俗,眩惑名位,濯缨弹冠,谘诹荣贵。” 
- 请长缨- 成语解释:缨:绳子。 
 指请求上前线杀敌。- 成语出处:唐・祖咏《望蓟门》: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须请长缨。 
- 被发缨冠- 成语解释:来不及将头发束好,来不及将帽带系上。形容急于去救助别人。 -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 濯缨沧浪- 成语解释:濯:洗涤;缨:帽带。 
 在清水中洗涤冠缨。比喻超脱尘俗,操守高洁。-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 濯缨洗耳- 成语解释:濯缨:洗涤冠缨;洗耳:不愿与闻世事。 
 比喻避世守志,操行高洁。- 成语出处:《魏书・刘献之传》:“吾常谓濯缨洗耳,有异人之迹,哺糟歠醨,有同物之志。” 
- 邹缨齐紫- 成语解释:比喻上行下效。 - 成语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又“邹君好服长缨,左右皆服长缨,缨甚贵。” 
- 豺狼冠缨- 成语解释:豺狼:比喻坏人;冠缨:古代官吏的装束。 
 比喻坏人作官掌权。- 成语出处:唐・李白《古风・第十九》: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