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马的成语

马的成语(共617个)

  • 千军万

    qiān jūn wàn mǎ

    成语解释:有千军万马。形容人很多;势力强大。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陈庆之传》:“先是洛阳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 止戈散

    zhǐ gē sàn mǎ

    成语解释: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谓结束战争。

    成语出处:《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止戈散马,各事家业。”

  • 休牛散

    xiū niú sàn mǎ

    成语解释:见“休牛归马”。

    成语出处:唐・魏徵寿《隋书・薛道衡传》:“于是八荒无外,九服大同,四海为家,万里为宅。乃休牛散马,偃武修文。”

  • 金戈铁

    jīn gē tiě mǎ

    成语解释:金戈:金属制的戈;铁马:披有铁甲的马。
    挥动金戈;骑着铁马。比喻战争及戎马生涯。也形容军队或将士的威武雄姿。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 难追

    sì mǎ nán zhuī

    成语解释:驷马:一车所驾的四匹马。
    形容话已说出;就无法追回或说话算数。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晋高祖皇后李氏传》:“不幸先帝厌代,嗣子承祧,不能继好息民,而反亏恩负义。兵戈屡动,驷马难追,戚实自贻,咎将谁执!”

  • 一麾

    pǐ mǎ yī huī

    成语解释:一匹马一杆旗。形容勇敢善战。

    成语出处:元・脱脱《辽史》卷五十八:“辽太祖匹马一麾,斥地万里,经营四方,末尝宁居,所至乐从,用此道也。”

  • 功劳

    hàn mǎ gōng láo

    成语解释:汗马:战马奔驰出汗。
    指将士立下战功。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成语出处:韩非《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

  • 识途

    lǎo mǎ shí tú

    成语解释:识:认得;途:路。
    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

    成语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 识途老

    shí tú lǎo mǎ

    成语解释:认识路的老马。比喻熟悉情况、富有经验的人。

    成语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 只轮

    pǐ mǎ zhī lún

    成语解释:一匹战马,一只车轮。微不足道的一点兵马装备。

    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殽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者。”

  • 齿徒增

    mǎ chǐ tú zēng

    成语解释: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

    成语出处:春秋・穀梁子《穀梁传・僖公二年》:“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 齿徒长

    mǎ chǐ tú zhǎng

    成语解释:见“马齿徒增”。

    成语出处:春秋・穀梁子《穀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 塞翁失

    sài wēng shī mǎ

    成语解释:边塞一老人丢失一匹马;后此马归来;并带回一匹骏马。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但从长远看;也许会得到好处。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 悬车

    shù mǎ xuán chē

    成语解释:束马:把马蹄包起,防止马滑倒;悬车:把车子钩牢,以防脱落。
    把马脚裹起来,把车吊上山去。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

    成语出处:先秦・管仲《管子・封禅》:“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

  • 素车白

    sù chē bái mǎ

    成语解释:旧时办丧事用的车马,后用作送葬的语词。

    成语出处:《尸子》上卷:“汤之救旱,乘素车白马,著布衣,婴白茅。”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