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缄的成语

缄的成语(共14个)

  • 口不言

    jiān kǒu bù yán

    成语解释:缄:封闭;言:说话。
    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成语出处:《明史・何遵传》:“正德间,给事、御史挟势凌人,趋权择便,凡朝廷大阙失,群臣大奸恶,缄口不言。”

  • 其口

    sān jiān qí kǒu

    成语解释:嘴上贴了三次封条。形容言语非常谨慎;或不开口。缄:封;闭。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苍・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口结舌

    jiān kǒu jié shé

    成语解释: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

    成语出处:明・张煌言《上延平王书》:“而所为若是,则其将何所依倚,故不敢缄口结舌,坐观胜败。”

  • 口如瓶

    jiān kǒu rú píng

    成语解释:缄口:闭口不言。
    指说话谨慎,严守秘密。

    成语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无名氏遍满・闺怨>》:“想你掩耳偷铃,为你缄口如瓶。”

  • 金人三

    jīn rén sān jiān

    成语解释: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sān jiān kǒu

    成语解释:《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
    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
    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 春秋时,孔子与弟子数人,乘马车来到洛邑太祖后稷庙里参观。庙堂右阶前,有一尊金人塑象,嘴上贴了三道封条,背上还铭刻着一段教育人勿多言,勿多事的话。多言多事,则多败患。后因用为谨慎言语的典故。 唐.白敏中《息夫人不言赋》:“永忘一顾之念,难夺三缄之志。
    ”。

  • 舌闭口

    jiān shé bì kǒu

    成语解释:缄舌:闭着嘴。
    闭着嘴不说话。

    成语出处:元・亢文苑《一枝花・为玉叶儿作》:“看别人眼铺眉,笑自己的缄舌闭口。”

  • 口无言

    jiān kǒu wú yán

    成语解释:缄口:闭着嘴。
    闭着嘴,不说话。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二:“师云:'汝若不会,老僧即缄口无言。'”

  • 守瓶

    shǒu píng jiān kǒu

    成语解释:犹言守口如瓶。谓闭口不言。

    成语出处:清・李渔《怜香伴・鞅望》:“你把姻缘簿徼,你把相思帐销,我从今守瓶缄口,免被人嘲。”

  • 扃鐍

    téng jiān jiōng jué

    成语解释:滕、缄:绳子;扃、鐍:箱柜上加锁的关钮。
    将紧锁的箱柜用绳索捆绑起来以防盗贼。后比喻固守政策。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胠箧》:为胠箧探囊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扁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 齰舌

    zé shé jiān chún

    成语解释:咬舌闭口。形容闭口不言。

  • 金人

    jīn rén jiān kǒu

    成语解释:金人:铜制的人。
    缄口:封嘴,指缄默不言。
    铜人闭口不讲话。形容言词谨慎。亦作“金人三缄”。

    成语出处: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第三卷:“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金人之

    jīn rén zhī jiān

    成语解释: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金匮

    shí jiān jīn kuì

    成语解释:同“石室金匮”。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