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贯的成语

贯的成语(共98个)

  • 红腐

    hóng fǔ guàn xiǔ

    成语解释:红腐:粮食经久腐坏,颜色变成红赤色。
    贯朽:穿铜线的绳索因天长日久而朽烂。
    形容资财充足,钱粮无数。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捐之传》:“太仓之粟红腐而不可食,都内之钱贯朽而不可校。”

  • 腰缠万

    yāo chán wàn guàn

    成语解释:腰缠:随身携带;贯:钱串;古时穿钱用的绳索;一千文为贯。
    形容钱财很多。

    成语出处:南朝・梁・殷芸《小说・吴蜀人》:“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 家财

    wàn guàn jiā cái

    成语解释:形容家产极丰。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玩江亭》第一折:“牛璘有万贯家财,在赵江梅家作赘。”

  • 中西

    xué guàn zhōng xī

    成语解释: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博了个熟识时务,学贯中西的名气。”

  • 首尾

    shǒu wěi guàn tōng

    成语解释:首尾:前后。
    指前后连贯相通。

    成语出处:宋・王观国《学林・古赋题》:“盖亦拟张衡《二京》而为《三都赋》……此赋首尾贯通,亦一赋也。”

  • 二酉

    cái guàn èr yǒu

    成语解释: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
    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
    因以才贯二酉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镜花缘》一六回:“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
    ”。

    成语出处: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

  • 德侔天地,道古今

    dé móu tiān dì , dào guàn gǔ jīn

    成语解释:孔子创立的儒学及儒家思想统治和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所以后人使用了『德侔天地』、『道冠古今』赞誉孔子,意为他给人的好处如同天地一样大,他的主张古今来说都是最好的。因此,孔庙第一进院落东西两侧腰门题为:德侔天地,道冠古今。

  • 一以

    yī yǐ guàn zhī

    成语解释:用一种学说贯穿一切事物;也有自始至终贯彻到底的意思。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里仁》:“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 精诚

    jīng chéng guàn rì

    成语解释:精:精神,精力;精诚:至诚;贯:用绳子穿起来,引申为贯通。
    形容极端忠诚。

    成语出处:元・白朴《沁园春・十二月十四日为平章吕公寿》:“把金汤固守,精诚贯日,衣冠不改,意气横秋。”

  • 久盈

    è guàn jiǔ yíng

    成语解释:贯:钱串;盈:充满。
    罪恶像钱串一样堆满。形容罪大恶极,已到了该受惩罚的末日。

    成语出处:唐・陆贽《议汴州逐刘士宁事状》:“伏以刘士宁昏荒暴慢,恶贯久盈,事迹彰著。”

  • 积非习

    jī fēi xí guàn

    成语解释:指错误长久沿袭,已成习惯。贯,通“惯”。

    成语出处:汉・应劭《〈风俗通〉序》:“至于俗间行语,众所共传,积非习贯,莫能原察。”

  • 鱼成次

    guàn yú chéng cì

    成语解释:贯鱼:穿成一串的鱼,比喻众多而有秩序;序:次序。
    形容有次序,不紊乱。

    成语出处:《晋书・刘毅传》:“本立格之体,将谓人伦有序,若贯鱼成次也。”

  • 鱼成宠

    guàn yú chéng chǒng

    成语解释:贯鱼:穿成一串的鱼;宠:宠幸。
    指宫中的女官依次受到宠爱。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一时龚、孔二贵嫔,王、李二美人,张、薛二淑媛,袁昭仪、何婕妤、江修容,并得贯鱼成宠。”

  • 白日

    jīng guàn bái rì

    成语解释:形容极端忠诚。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君执大节,精贯白日,奋其武怒,运其神策。”

  • 彻始终

    guàn chè shǐ zhōng

    成语解释:贯彻:彻底实现或体现。
    指自始至终地坚持下去。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34回:“对于内学相宗各法门,尤能贯彻始终。”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