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的成语(共37个)
- 西山饿夫- 成语解释:指不食周粟的伯夷与叔齐。 -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刘显传》:“之遴尝闻夷、叔、柳惠,不逢仲尼一言,则西山饿夫、东土黜士,名启施于后世。” 
- 饿虎扑食- 成语解释: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比喻迅速地猛烈地向前冲去。 -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双手使降妖杖丢一个丹凤朝阳饿虎扑食。” 
- 忍饥挨饿- 成语解释:忍受饥饿。形容极其贫困。 -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14回:“忍饥挨饿进庙杀僧,少水无茶开门揖盗。” 
- 饿虎饥鹰- 成语解释:比喻凶残贪婪。 - 成语出处:《魏书・宗室晖传》:“侍中卢昶,亦蒙恩眄,故时人号曰:‘饿虎将军,饥鹰侍中。’” 
- 挨饿受冻- 成语解释:挨:遭受。 
 指缺衣少食的穷困状况。-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长顺儿又每月由高亦陀那里给她领十元的‘救济费’。她一时不至于挨饿受冻。” 
- 饿虎吞羊- 成语解释: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 成语出处:《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一个初侵女色,由如饿虎吞羊。” 
- 饿虎见羊- 成语解释:饥饿的老虎见到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一见了,犹如饿虎见羊,不勾大嚼,顷刻吃个干净。” 
- 饿虎扑羊- 成语解释: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 成语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么红莲记》:“一个初侵女色,由(犹)如饿虎吞羊。” 
- 饿虎攒羊- 成语解释:攒:赶。 
 饥饿的老虎追赶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成语出处:清・酌元亭主人《照世杯・百和坊将无作有》:“可怜欧滁山被那大汉捉住,又有许多汉子来帮打,像饿虎攒羊一般,直打得个落花流水。” 
- 饿虎擒羊- 成语解释:像饿急了的老虎捉羊一样。形容动作迅猛。亦作“饿虎吞羊”、“饿虎扑羊”。 -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回:“兄听得索郎郎的叉盘声响,使个‘饿虎擒羊’势,叫道:‘你敢来么?’” 
- 饥鹰饿虎- 成语解释:比喻凶残贪婪。 - 成语出处:《魏书・宗室晖传》:“侍中卢昶,亦蒙恩眄,故时人号曰:‘饿虎将军,饥鹰侍中。’” 
- 饿殍载道- 成语解释:饿殍:饿死的人;载道:满路都是。 
 形容到处都是饿死的人。-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85回:“道德沦丧,法度凌夷,匪党纵横,饿殍载道。” 
- 饿殍遍野- 成语解释:殍:人饿死后的尸体。 
 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 饱汉不知饿汉饥- 成语解释:饱:吃足;饥:饥饿。 
 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误了差使,钉子是我碰!你饱人不知饿人饥。” 
- 饿鬼投胎- 成语解释:比喻大量吃东西而不劳动,造成对父母的拖累。 - 成语出处:欧阳山《苦斗》:“咱们也不嫉妒他人,纵使不一定是个讨债的,也难免是个饿鬼投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