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常的成语

常的成语(共141个)

  • 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cháng jiāng yǒu rì sī wú rì , mò dài wú shí sī yǒu shí

    成语解释:思:考虑。
    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指应注意节约,不要浪费。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如此剀切劝谕,奢侈之风,自可渐息。”

  • 喜怒无

    xǐ nù wú cháng

    成语解释:常:一定;无常:变化不定。
    一会儿高兴 ;一会儿发怒;变化不定。指人的性情多变;叫人捉摸不透。

    成语出处:《魏书・杨大眼传》:“征淮堰之役,喜怒无常。”

  • 出没无

    chū mò wú cháng

    成语解释:出:出现;没:隐没;无常:没有常规。
    忽而出现;忽而隐藏;没有一定的规律;令人无法捉摸。也作“出没不定”。

    成语出处:宋・王十朋《王忠文公集・论广海二寇札子》:“海寇出没无常,尤为濒海州县之患。”

  • 老生

    lǎo shēng cháng tán

    成语解释:老生:老书生。
    原指老书生经常谈论的事物或观点。后泛指毫无新意的理论或老话。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

  • 率以为

    shuài yǐ wéi cháng

    成语解释:成为经常的事。

    成语出处:《北齐书・司马子如传》:“及其当还,高祖及武明后俱有赉遗,率以为常。”宋・文天祥《与朱太博埴》:“骑马囊饭,朝往夕还,率以为常,而山外事一毫不接耳目矣。”

  • 知足

    zhī zú cháng lè

    成语解释: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等。

    成语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兵无

    bīng wú cháng shì

    成语解释: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
    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成语出处:先秦・孙武《孙子・虚实》:“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 兵无

    bīng wú cháng xíng

    成语解释: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指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成语出处:《孙子・计》“兵者,诡道也”三国・魏 曹操注:“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 事无

    shì wú cháng shī

    成语解释:谓处事没有固定不变的准则,要择善而从。

    成语出处:春秋・王诩《鬼谷子・忤合》:“世无常贵,事无常师。”陶弘景注:“主善为师,故无常师。”

  • 进退有

    jìn tuì yǒu cháng

    成语解释:常:规律。
    前进和后退都有规律。

    成语出处:《鹖冠子・泰鸿十》:“日信出信入,南北有极,度之稽也,月信死信生,进退有常。数之稽也。”

  • 虑变

    jū cháng lǜ biàn

    成语解释:居常:平时。
    平安无事时要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故。

    成语出处:《关尹子・釜》:天下之理,是或化为非,非或化为是,恩或化为仇,仇或化为恩,是以圣人居常虑变。

  • 教无

    jiào wú cháng shī

    成语解释:受教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成语出处:《尚书・咸有一德》:“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 学无

    xué wú cháng shī

    成语解释: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即凡有点长处、学问的人都是老师。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 猛志

    měng zhì cháng zài

    成语解释:比喻雄心壮志,至死不变。

    成语出处:晋・陶潜《读山海经》诗:“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

  • 反复无

    fǎn fù wú cháng

    成语解释:反复;颠过来倒过去;无常:没有常态。
    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的状态。形容变动不定或狡诈多变。

    成语出处:宋・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书》:“时事反复无常,天运所至,亦看人事对付如何。”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