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的成语(共52个)
钩元提要
成语解释:钩:探索;提:举出;要:纲要。
探取精微,摘出纲要。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树元立嫡
成语解释:谓立嫡长子为储君。
成语出处:南朝・梁・沈约《立太子恩诏》:“王公卿士,咸以为树元立嫡,有邦所先,守器传统,于斯为重。”
通元识微
成语解释:通晓玄奥微妙的道理。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礼乐记》:“孔子睹庙器而知持盈之理,聆琴音而思文王之德,倘有通元识微之士,能于器数之间,仰溯圣人之蕴者,则有司存焉。”
元戎启行
成语解释:谓大军出发。语本《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成语出处:语本《诗经・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元经秘旨
成语解释:微妙的道理。
成语出处:清・袁枚《续新齐谐・雁岩仙女》:“所说言语,都是元经秘旨,不能记忆。”
元恶大奸
成语解释:见“元恶大憝”。
成语出处:《后汉书・陈蕃传》:“元恶大奸,莫此之甚。”
勇士不忘丧其元
成语解释:丧,失。元,头颅。全句是说勇士在国家危亡之际,不忘抛弃头颅为国效命。形容人正直勇敢,肯为正义、国家牺牲性命。
成语出处: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其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朱熹注:“元,首也。”
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
成语解释:各行各业都有专家、能手。
元恶大憝
成语解释:元恶:首恶;憝:奸恶。
原指大为人所憎恶。后指元凶魁首。成语出处:《尚书・康诰》:“王曰:‘封,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后汉书・陈蕃传》:“元恶大奸,莫此之甚。”
一人元良
成语解释:元良:天子。
指天子一人。成语出处:《尚书・大甲下》:一人元良,万邦以贞。
一元大武
成语解释:指古时祭祀用的牛。
成语出处:《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
元龙高卧
成语解释: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
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元龙豪气
成语解释: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曾慢待许氾;豪:豪放。
形容性格豪放。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登传》:“氾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元凶首恶
成语解释:罪魁祸首。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据着我胸襟胆气,焉敢拒敌官军,剪除君侧元凶首恶?”
虎体元斑
成语解释:虎体:像老虎勇猛的身体;斑:杂色花纹或斑点。
比喻朝廷大官。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折楔子:“花根本艳公卿子,虎体元斑将相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