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的成语(共91个)
狐借虎威
成语解释:见“狐假虎威”。
犬迹狐踪
成语解释:喻低弱的身手。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他每那祖宗是斑斓的大虫,料想俺将门下无犬迹狐踪。”
一狐之掖
成语解释:见“一狐之腋”。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晏婴之狐裘
成语解释:晏婴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比喻生活节俭。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下》:子一狐裘三十年,遣车一乘。
奸同鬼蜮,行若狐鼠
成语解释:奸诈象鬼蜮,狡猾象狐鼠。比喻人恶劣到极点。
狐绥鸨合
成语解释:绥:独来独往,急于求偶的样子;鸨:比雁略大的一种鸟;合:融洽。
比喻男女之间发生不正当的关系。成语出处:《诗经・卫风・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清・王韬《淞隐漫录・乐仲瞻》:邻妇浼卖花媪以重利招之往,狐绥鸨合,丑声藉藉于闾巷间。
狐裘尨茸
成语解释:见“狐裘蒙戎”。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董狐直笔
成语解释: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
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
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衣狐坐熊
成语解释:衣:穿。
穿着狐皮衣服,坐在熊皮上。形容生活奢侈。成语出处:《宋书・王僧达传》:“如使臣享厚禄,居重荣,衣狐坐熊,而无事于世者,固所不能安也。”
狐鸣狗盗
成语解释:旧时对造反者的贬称。
成语出处:《旧唐书・郑畋传》:“畋谬领藩垣,荣兼将相,每枕戈而待旦,常泣血以忘餐,誓与义士忠臣,共剪狐鸣狗盗。”
狐假鸱张
成语解释:比喻倚仗别人,虚张声势。
成语出处:《旧唐书・僖宗纪》:“初则狐假鸱张,自谓骁雄莫敌;旋则鸟鱼烂,无非破账而终。”
两脚野狐
成语解释:比喻奸诈的人。
成语出处:《旧唐书・杨再思传》:“左补阙戴令言作《两脚野狐赋》以讥讽之,再思闻之怒。”
解狐荐仇
成语解释:解狐推荐仇人为相。比喻公正无私。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解狐荐其仇于简主以为相,其仇以为且幸释己民,乃因往拜谢,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曰:‘夫荐汝公也,以汝能当之也……故私怨不入公门。’
董狐之笔
成语解释:后人对那些公正不偏,不因为各人的好恶或利害关系,而捏造不实言论的人的称呼。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狐媚魇道
成语解释:谓行为妖邪。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二十回:“你总不听我的话。倒叫这些人教的你歪心邪意、狐媚魇道的。”又第四四回:“我说那孩子倒不像那狐媚魇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