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的成语(共69个)
- 躬蹈矢石- 成语解释:谓将帅亲临前线,冒着敌人的箭矢礧石,不怕牺牲自己。 -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操《褒扬泰山太守吕虔令》:“卿在郡以来,擒奸讨暴,百姓获安,躬蹈矢石,年征辄克。” 
- 蹈赴汤火- 成语解释:同“蹈汤赴火”。 - 成语出处:唐・孙揆《灵应传》:“君子杀身以成仁,殉其毅烈,蹈赴汤火,旁雪不平,乃宝之志也。” 
- 赴蹈汤火- 成语解释:赴:前往;蹈:踩;汤:热水。 
 形容不畏艰难险阻,奋不顾身。- 成语出处: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 
- 如蹈汤火- 成语解释:蹈:踩;汤:滚水。 
 如同在滚水、烈火中行走一样。比喻处境艰险。-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命入朝廷,如赴汤火。” 
- 再蹈覆辙- 成语解释:再:重复;蹈:踩、踏;辙:车迹、道路。 
 重复走翻车的道路,指不接受教训。- 成语出处:郭沫若《抱箭集・第二辑・曼陀罗华》:“这也是一种经验呢,我们都是年青人,将来还有生育的机会,我们可以不再蹈覆辙了。” 
- 复蹈其辙- 成语解释:蹈:踏上;辙:车轮辗过的痕迹。 
 比喻不吸取教训,重犯错误。- 成语出处:元《宋史・子砥传》:“今复蹈其辙,譬人畏虎,唁虎以肉,食尽终必食人。” 
- 蹈其覆辙- 成语解释:蹈:踩;覆:颠倒;辙:车迹,指道路。 
 重走别人翻车的路。比喻不接受教训,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 成语出处:鲁迅《致郑振铎》:“实因鉴于自己看了翻板之《芥子园》而恨及创始之王氏兄弟,不欲自蹈其覆辙也。” 
- 袭蹈前人- 成语解释:袭:因袭;蹈:踩,引申为遵循。 
 因袭前人,缺乏创新。- 成语出处: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然而必出于己,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 
- 蹈袭前人- 成语解释:蹈袭:因袭,沿用。 
 因袭前人,缺乏创新。- 成语出处:元《宋史・米芾传》:“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 
- 蹈常习故- 成语解释:谓按照老规矩和老办法办事。 - 成语出处:宋・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 
- 蹈矩循规- 成语解释:遵守规矩。 - 成语出处:明・沈受先《三元记・格天》:“积善存仁,蹈矩循规太古民。” 
- 赴火蹈刃- 成语解释:赴:前往;蹈:踩踏。 
 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 蹈厉之志- 成语解释:蹈厉:踏地猛烈。 
 本形容舞蹈的动作威武有力。比喻奋发向上的志向。- 成语出处:明・刘基《齐侯袭莒》:“发扬蹈厉之志,以成从简尚功之俗。” 
- 循规矩蹈- 成语解释:循:遵守;规、矩: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蹈:踩。 
 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成语出处:宋・苏轼《拟进士御试策》:“苟无知人之明,则循规矩蹈,绳墨以求寡过。” 
- 辞金蹈海- 成语解释:比喻不慕富贵,慷慨有气节。 -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战国时,秦军围赵都邯郸,齐人鲁仲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昭王为帝,并表示若秦王为帝,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秦军退后,赵平原君以千金谢之,鲁仲连却不受,以为为人排难解纷而取酬,是商贾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