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的成语(共32个)
- 秉烛夜游- 成语解释:秉:持。 
 拿着蜡烛;夜里游玩。旧指及时行乐。也比喻珍惜光阴。- 成语出处: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 秉笔直书- 成语解释:秉:握。 
 书写史实不隐讳。-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35回:“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 
- 秉公灭私- 成语解释:秉:掌握,主持。 
 主持公道,灭除私念。-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答郑范溪书》:“今不务为秉公灭私,振废起坠。” 
- 一秉大公- 成语解释:谓言论行事全秉公心。 -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答工部郎中刘公伯燮言用人毁誉》:“仆近来用人处事,一秉大公。” 
- 当风秉烛- 成语解释:秉:举着。 
 迎着风举着蜡烛。比喻身陷危险境地。-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勘金环》第三折:“我性命恰便似当风秉烛,恰便似水不浮沤。” 
- 秉公无私- 成语解释:秉:掌握,主持。 
 指做事公道不搀杂私念。- 成语出处:清・钱采《说岳全传》第73回:“以明天地鬼神,秉公无私,但有报应轻重远近之别耳。” 
- 江山好改,秉性难移- 成语解释:旧时俗语。强调人要改变习性是非常困难的。 -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成语解释:人的秉性是极难转变的。即言人性难以改变。 - 成语出处:《元曲选・无名氏〈谢金吾〉三》:“可不的山河易改;本姓(性)难移。”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鲁迅书信集・九0六・致赵家璧》:“但‘江山好改;本性难移’;无论怎么小心;总不免发一点‘不妥’的议论。” 
- 秉公办理- 成语解释:秉:掌握,主持。 
 公:公法。
 根据公道办事。-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本部院凡事秉公办理,从不假手旁人。” 
- 秉公办事- 成语解释:秉持公正之心做事,公事公办。 -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昨儿巡抚吴大人来陛见,说起令尊翁前任学政时,秉公办事,凡属生童,俱心服之至。” 
- 秉烛待旦- 成语解释:旦:早晨。 
 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5回:“宋江秉烛待旦。” 
- 秉要执本- 成语解释: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 
 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 
- 秉钧持轴- 成语解释:执政掌权。 - 成语出处:明・唐顺之《答曾石塘总制》:“使继此而进以秉钧持轴,则夫不动声色而坐销天下之隐忧。 
- 风中秉烛- 成语解释:秉:拿着。 
 风中拿着烛易灭。比喻临近死亡的人或行将消灭的事物。-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海门张仲村乐堂》第一折:“我将世事都参透,幻身躯似风中秉烛,可怜见便似兀那水上浮沤。” 
- 秉旄仗钺- 成语解释:秉:执持;旄:古代军旗;钺:掌权的兵器。 
 比喻掌握军事大权。- 成语出处:《尚书・牧誓》:“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