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的成语(共49个)
- 改梁换柱- 成语解释:比喻玩弄手法,暗中改变事物的内容或事情的性质。 - 成语出处:郭沫若《文艺论集读・梁任公〈墨子新社会之组织法〉》:“便是胡適和梁任也都很知道他这种宗教的循环论证不足以满足我们近代人的要求,所以极力在用改梁换柱的方法,要把他的根本观念改移到另一个较为好看一点的节目上去。” 
- 胶柱调瑟- 成语解释:瑟:古代一种弹拨乐器。 
 用胶粘住瑟上用以调音的短木,不能再调整音的高低缓急。比喻拘泥死板,缺少变通。- 成语出处:《文子・五・道德》:“老子曰:‘执一世之法籍,以非传代之俗,譬犹胶柱调瑟。’” 
- 偷梁换柱- 成语解释: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7回:“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自己也不过潇湘馆来。” 
- 埋轮破柱- 成语解释:比喻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 成语出处:唐・元稹《裴注侍御史制》:“季代而还,埋轮破柱之徒,绝不复出,朕甚异焉。” 
- 中流砥柱- 成语解释: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的个人或集体。中流:河流中央;砥柱:黄河三门峡东的石山。 - 成语出处:春秋・齐 晏婴《晏子春秋・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 砥柱中流- 成语解释:砥柱:山名;在河南境内三门峡、黄河中;形如柱石;立在急流当中;故名;中流:河流中央。 
 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成语出处:春秋・齐 晏婴《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 一柱擎天- 成语解释:擎:托起。 
 一根柱托住天。比喻人能担当天下重任。- 成语出处:《唐大诏令集・中和三年赐陈敬瑄铁券文》:“卿五山镇地,一柱擎天;气压乾坤,量含宇宙。” 
- 抽梁换柱- 成语解释:比喻暗中捣鬼;以假代真。 -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1回:“我不会说笑话,只好行个抽梁换柱小令。” 
- 蜻蜓撼石柱- 成语解释:比喻不自量力。也比喻纹丝不动。 -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这行者即去拿瓶,——唉,莫想拿得他动。好像似蜻蜓撼石柱,怎生摇得半分毫?” 
- 强自取柱- 成语解释:谓物性过硬则反易折断。 -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 蠹啄剖梁柱- 成语解释:比喻事故或灾害刚一发生就立刻防止。 -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故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此之谓也。” 
- 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 成语解释:蠹:蛀虫;剖:破开;虻:蚊虫。 
 蛀虫能毁坏梁柱,蚊虻可以赶走牛羊。比喻忽视微小的有害因素就会产生大的祸患。-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故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此之谓也。” 
- 擎天之柱- 成语解释:支撑天的柱子。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有八柱擎天,后用以比喻能担负重任的人。亦作“擎天玉柱”。 - 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三:“擎天之柱著功勋,包罗大海佐明君。” 
- 擎天玉柱- 成语解释:支撑天的柱子。比喻担负重任的人。 - 成语出处:元・朱凯《黄鹤楼》第一折:“想周瑜破了百万曹兵,他正是擎天玉柱,驾海金梁。” 
- 胶柱鼓瑟- 成语解释:胶:用胶粘住;柱:瑟上调音用的短木;鼓:弹奏;瑟:一种古乐器。 
 用胶把柱粘住;再去弹瑟;比喻拘泥固执而不知变通。-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