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的成语(共9个)
- 犯而不校- 成语解释:犯:冒犯;校:计较。 
 别人冒犯了;也不计较。-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 铢铢校量- 成语解释:铢铢:分量极轻。 
 指斤斤计较。- 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柳柳州》:“然荣辱得失之际,铢铢校量,而自矜其达,每诗不着此意,是岂能真忘之者哉!” 
- 犯而勿校- 成语解释:见“犯而不校”。 -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只有明明暗暗,吸血吃肉的凶手或其帮闲们,这才赠人以‘犯而勿校’或‘勿念旧恶’的格言。” 
- 同年而校- 成语解释:犹言相提并论。 - 成语出处:章炳麟《文学说例》:“体若骈枝,语反简核;岂与夫苏轼陈亮苟为辞费者同年而校乎?” 
- 循名校实- 成语解释:循:依照;校:查对。 
 按照名义来要求内容,以考察是否名副其实。- 成语出处:《晋书・刘弘传》:“皆功行相参,循名校实,条列行状,公文具上。” 
- 校短量长- 成语解释:亦作“校短推长”。谓衡量人物的长处和短处。 - 成语出处:唐・冯宿《魏府狄梁公祠堂碑》:“婪伊侈谋,将易储皇。公陈不可,较短推长。” 
- 校名责实- 成语解释:责:要求。 
 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 成语出处:南朝・梁・萧纲《仪同徐勉墓志铭》:举直斥伪,校名责实,朝有进贤,野无遗逸,违天即地,归幽去明,空谷传古,哀风送旍。 
- 摸金校尉- 成语解释:校尉:古代军官职称。 
 指掠夺财物的军官。- 成语出处: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 校短推长- 成语解释:见“校短量长”。 - 成语出处:唐・冯宿《魏府狄梁公祠堂碑》:“楼伊侈谋,将易储皇。公陈不可,校短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