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的成语(共10个)
呕心沥血
成语解释:呕:吐;沥:滴。
比喻极度劳心苦思。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亦指倾吐真情或怀抱真诚。成语出处: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令人作呕
成语解释:呕:想吐;恶心。
形容使人厌恶。成语出处:梁遇春《黑暗》:“一面是令人作呕的名士,一面是令人作呕的俗物。”
呕心吐胆
成语解释:呕:吐。
形容费尽心血,历尽艰辛。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隐秀》:“呕心吐胆,不足语穷;锻发炼年,奚能喻苦?”
镂心呕血
成语解释:比喻苦心构思。
成语出处:明・杨慎《升庵诗话・假诗》:“如许浑辈,皆空吟不学,平生镂心呕血,不过五七言短律而已。”
呕心镂骨
成语解释:呕:吐。
形容费尽心血,历尽艰辛。成语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第一卷:“李义山《咏柳》云‘堤远意相随’之句,皆是呕心镂骨而成。”
呕心抽肠
成语解释:呕:吐。
形容十分悲伤。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一卷:“那些呕心抽肠的鬼,更不知哭到几时,才是住手!”
呕心滴血
成语解释:呕:吐。
比喻费尽心思和精力。成语出处:清・秋瑾《精卫石・序》:“余愿呕心滴血以拜求之,祈余二万万女同胞无负此国民责任也。”
呕出心肝
成语解释: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隐秀》附录:“呕心吐胆,不足语穷。
煅岁练年,奚能谕苦。” 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贺)恒从小奚奴,骑距驴(或作距驉,即俗所谓驴生的像骡的家兽),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此事又见《新唐书.李贺传》。 后因以“呕出心肝”,“呕尽心血”形容从事脑力劳动,劳神苦思冥索。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夫以诗为学,自唐以来则然,如呕出心肝,掏擢胃肾,此生精力尽于诗者,是诚弊精神于无用矣。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叶生》:“茧丝蝇迹,呕学士之心肝;流水高山,通我曹之性命者哉!”。椎心呕血
成语解释:犹言椎心泣血。
成语出处:《“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救亡史》:“驱策代表等匍匐来京,作最后之请求,冀当途之觉悟,椎心呕血,谨为我大总统缕陈之。”
刳精呕血
成语解释:见“刳精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