铄的成语(共17个)
铄石流金
成语解释:高温熔化金石。形容天气酷热。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
流金铄石
成语解释: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快要熔化。
成语出处:战国・楚 屈原《楚辞・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众口铄金
成语解释:人人这么说;足以熔化金(铄:熔化)。
比喻舆论力量大;也比喻谣言多使是非混淆。成语出处:《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成语解释: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
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铄懿渊积
成语解释:谓德行美好,学问渊博精深。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素庵戴公墓志铭》:“然其铄懿渊积,庇于后来者远矣。”
铄金毁骨
成语解释:比喻毁谤太多,使人无以自存。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铄古切今
成语解释:犹言融贯古今。形容学识渊博。
成语出处:明・顾起元《客座赘语・文士》:“孙幼如起都,少而称诗,长而经义,雅丽宏肆,铄古切今,极才人之致。”
震古铄今
成语解释:震动古人,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伟大。
成语出处:清・谭嗣同《仁学》四六:“美释黑奴而封之……称震古铄今之仁政焉。”
日销月铄
成语解释:一天天一月月地销熔、减损。
成语出处:唐・韩愈《石鼓歌》:“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谗口铄金
成语解释:谗言足以熔化金石。极言谗言毁贤害能之厉害。
成语出处:清・冒襄《影梅庵忆语》:“丁亥,谗口铄金,太行千盘,横起人面。”
群口铄金
成语解释:铄:熔化。
众口一词能够把金属熔化。指舆论可以混淆是非。成语出处:宋・李纲《谢亲笔札子》:“陛下察其心于群口铄金之际,薄其罪于众人欲杀之时。”
铄金点玉
成语解释:熔化金属,玷污美玉。比喻毁谤为害之烈。
成语出处: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上卷:“皆自伤清直芬馥,而遭铄金点玉之谤。”
焮天铄地
成语解释:形容火势炽盛。
成语出处:唐・王维《京兆尹张公德政碑》:“火燎将至,焮天铄地。”
震天铄地
成语解释:震:震动;铄:照亮。
震动和照亮大地。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或某一事件令人惊骇。成语出处: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17节:“吾敢信卷土重来之机会,震天铄地之奇观,其决不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