铢的成语(共30个)
锱铢必较
成语解释:锱:四分之一两;铢:二十四分之一两;二者是古代极小的计量单位。
一分一厘的钱或极小的事情都要计较。形容非常认真或非常小气。成语出处:《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计较锱铢
成语解释:谓为争取财利而斤斤较量,连极微小的数量也不放过。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锱铢,责多还少,市井无异。”
铢两分寸
成语解释:指极少的数量。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不使有铢两分寸之加焉。”
铢两悉称
成语解释:形容两方面轻重相等;优劣相当(铢: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据说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
成语出处:明・周晖《金陵琐事》:“梁同考坐吏书之左,去官三百余员,铢两悉称,士林服之,士林荣之,此皆破格之异命也。”
铢积寸累
成语解释:一铢一寸地积累起来。铢:古代重量单位;据说等于二十四分之一两。
成语出处:宋・苏轼《裙靴铭》:“寒女之丝,铢积寸累;天步所临,云蒸雷起。”
积铢累寸
成语解释:形容一点一滴地积累。
成语出处:何刚德《客座偶谈》第四卷:“如有盈余,积铢累寸,今年买半亩,明年买半亩。”
寸积铢累
成语解释:铢:古代重量单位;二十铢为一两。
形容一点一滴地积累。成语出处:宋・李纲《与右丞相条具事宜札子》:“寸积铢累,以及此数,若不妄散,以陈易新,可以常为洪州之根本。”
铢铢校量
成语解释:铢铢:分量极轻。
指斤斤计较。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柳柳州》:“然荣辱得失之际,铢铢校量,而自矜其达,每诗不着此意,是岂能真忘之者哉!”
铢铢较量
成语解释:谓极精细地计较衡量。
成语出处:清・陈确《原教》:“荀告韩杨,各是所见,铢铢较量,可谓愚甚。”
算尽锱铢
成语解释:算:计算;锱铢:旧制1两=4锱,1两=24铢,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极微小的数量也要算。指苛敛钱财。成语出处:清・昭梿《啸亭杂录・吴利府》:“尝牟利于主算者,主算者算尽锱铢,其父犹以为未足。”
以铢称镒
成语解释:用铢同镒相比,表示力量极不相称,处于绝对劣势。
成语出处:《孙子・形》:“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王皙注:“言铢、镒者,以明轻重之至也。”张预注:“二十两为镒,二十四铢为两。此言有制之兵对无制之兵,轻重不侔也。”
以镒称铢
成语解释:用镒同铢相比,表示力量处于绝对优势。
成语出处:《孙子・形》:“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王皙注:“言铢、镒者,以明轻重之至也。”
铢积丝累
成语解释:同“铢积寸累”。
成语出处:元・脱脱《宋史》卷一百七十九:“当时漕司不量州军之力,一例均科,既有偏重之弊,于是郡县横敛,铢积丝累,江东、西之害尤甚。”
铢分毫析
成语解释:谓细微地分析。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八:“学问须严密理会,铢分毫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