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史的成语

史的成语(共49个)

  • 子集

    jīng shǐ zǐ jí

    成语解释:经:经书,儒家经典;史:史书;子:诸子百家著作;集:文集。
    指古代的经典著作。泛指古代典籍。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艺文志》:“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

  • 左右图

    zuǒ yòu tú shǐ

    成语解释:周围都是图书,谓嗜书好学。同“左图右史”。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杨绾传》:“[绾]性沉靖,独处一室,左右图史,凝尘满席,澹如也。”

  • 鱼历节

    shǐ yú lì jié

    成语解释:史鱼:名鲉,字子鱼,春秋卫国大夫,以直谏著名;历:历尽;节:节操。
    史鱼历尽节操。形容坚持操守,忠贞不渝。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3回:“史鱼历节,殆无以过也。”

  • 稗官

    yě shǐ bài guān

    成语解释: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稗官:古代其职为搜集街谈巷议、风俗故事,供皇帝看的小书。
    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0回:“千秋莫道无金鉴,野史稗官话正长。”

  • 功标青

    gōng biāo qīng shǐ

    成语解释: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为青史。
    功劳记在史书上。指建立了巨大功绩。

    成语出处:唐・杜甫《赠郑十八贲》诗:“古人日以远,青史自不泯。”

  • 不泯

    qīng shǐ bù mǐn

    成语解释: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史,故用以称史书。
    比喻永载史册,永不泯灭。

    成语出处:唐・杜甫《赠郑十八贲》诗: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

  • 百子

    jīng shǐ bǎi zǐ

    成语解释: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
    史:史学,史书。
    百子:诸子百家之学。
    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成语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议论证据古今,出入经史百子。”

  • 九经三

    jiǔ jīng sān shǐ

    成语解释:泛指古代典籍。

    成语出处:宋・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

  • 六经三

    liù jīng sān shǐ

    成语解释: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
    泛指古代典籍。

    成语出处:宋・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

  • 垂名青

    chuí míng qīng shǐ

    成语解释:青史:书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史册。
    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 灭门刺

    miè mén cì shǐ

    成语解释:指地方官手中的权力,足以使人破家灭门。

    成语出处:明・敖英《东谷赘言》上卷:“人有恒言:‘破家县令,灭门刺史。’予谓此言,强宗豪右当常讼之。”

  • 饱谙经

    bǎo ān jīng shǐ

    成语解释:饱谙:深知,极其熟悉。
    熟知经书史籍。形容学问渊博。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竹叶舟》楔子:此人饱谙经史,贯串百家。

  • 东观续

    dōng guān xù shǐ

    成语解释:东观:汉代官家藏书的地方。
    原指汉代女史学家班昭奉诏就东观续成其兄班固没有完成的《汉书》。后用以指女子才学高深。

    成语出处:《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 斤车御

    jīn chē yù shǐ

    成语解释:斤车:隐喻“斩”;御史:古代官名。
    指办案果敢神速的法官。

    成语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御史席平因鞫诏狱毕,上殿,仁宗问其事,平曰:‘已从车边斤矣。’时谓之斤车御史。

  • 重演

    lì shǐ chóng yǎn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