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的成语(共27个)
龙骧豹变
成语解释:喻书法气势壮盛而善于变化。
成语出处:唐・张怀瓘《书断・神品》:“尤善章草,书出诸杜度,故崔瑗云:龙骧豹变,青出于蓝。”
九阍虎豹
成语解释:同“九关虎豹”。
成语出处:张素《威介推事》诗:“九阍虎豹嗟难近,一炬龙蛇事可怜。”
以管窥豹
成语解释:用竹管看豹,只能见其身上的一斑。比喻目光狭隘,见识短浅。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成语出处: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虎豹豺狼
成语解释: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野兽。比喻凶残害人的坏人。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一回:“那里有什么虎豹豺狼,那里有什么奇花,那里有什么绝代佳人,只见太阳光线一会儿暗似一会,渐渐沉下去了。”
南山隐豹
成语解释:隐:隐伏。
比喻隐居山林不仕的贤人。成语出处:《列女传・贤明・陶答子妻》:“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
翠被豹舄
成语解释:翠:翡翠鸟;舄:鞋子。
用翡翠鸟羽毛做的被子,用豹皮做鞋子。形容生活非常奢华。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二年》:“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
虎豹不外其爪
成语解释:老虎和豹子不轻易将自己的爪子露出来。比喻军队不轻易把自己的威势和实力显露在外面。
成语出处:《淮南子・兵略训》:虎豹不外其爪,而噬不见齿。故用兵之道,未之以柔而迎之以刚。
虎豹狼虫
成语解释: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野兽。比喻凶残害人的坏人。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把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吓得磕头礼拜。”
未窥全豹
成语解释: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全豹:比喻事物的全部。
指没有看到事物的全部。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适颌一艺,未窥全豹。
一斑窥豹
成语解释: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管间窥豹
成语解释:窥:从小孔看。
从竹管的小孔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成语出处:宋・吕南公《与汪秘校论文书》:“张衡、左思等辈,于道如从管间窥豹,故所作文赋,紧持扬、马襟袖。”
虎豹九关
成语解释:九关:九重天门。
到天庭去的九重门都有虎豹把守。比喻凶暴残虐的弄权之臣。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上天兮;虎豹九关,啄害天下人兮。一夫九首,拔木九千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