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麻的成语

麻的成语(共50个)

  • 顶针续

    dǐng zhēn xù má

    成语解释:首尾相连,循环往复的一种文字游戏。如:成语接龙等。

    成语出处:宋、元以来的一种文字游戏。即一人说一条成语或诗文,下一个人以其尾字为首字,再接着说,说不出者为负,罚饮酒或其他。

  • 快刀斩乱

    kuài dāo jiǎn luàn má

    成语解释:快:锋利。
    比喻以果断迅捷的手段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

    成语出处:《北齐书・文宣帝纪》:“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

  • 闭塞眼睛捉

    bì sè yǎn jīng zhuō má què

    成语解释:比喻盲目地进行工作。

    成语出处: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

  • 雀虽小,五脏俱全

    má què suī xiǎo , wǔ zàng jù quán

    成语解释: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

    成语出处:钱钟书《围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机器当然应有尽有,就是不大牢。”

  • 带孝

    pī má dài xiào

    成语解释:麻:粗麻布衣。
    指为亲人服丧。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3回:“到三日,和尚打起磬子,道场诵经,挑出纸钱去。合家大小都披麻带孝。”

  • 杀人如

    shā rén rú má

    成语解释:杀死的人像乱麻一样数不清。形容杀人极多。

    成语出处:唐・李白《蜀道难》诗:“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 紫书

    huáng má zǐ shū

    成语解释:见“黄麻紫泥”。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福建道监察御史赠通议大夫大仆寺卿谥忠毅李公墓志铭》:“黄麻紫书,照耀夜壑。”

  • 木不仁

    má mù bù rén

    成语解释:不仁:失去感觉能力。
    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天下作女孩儿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情态。”

  • 戴孝

    pī má dài xiào

    成语解释:指长辈去世,子孙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表示哀悼。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你也想着一家儿披麻带孝为何由,故来这灵堂里寻斗殴。”

  • 痹大意

    má bì dà yì

    成语解释:麻痹:一种病态;身体某部分肢体失去知觉。
    比喻对事物现象不经心;失去警觉;粗心大意。

    成语出处:巴金《坚强战士》:“我要当心,不能麻痹大意,我应当找个隐蔽的地方。”

  • 鸡犬桑

    jī quǎn sāng má

    成语解释:形容乡村的安静生活。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3回:“又走了一里多路,是一个乡镇了,田里种着菜,篱笆里栽着花,大有‘鸡犬桑麻’光景。”

  • 心乱如

    xīn luàn rú má

    成语解释:心里乱得像一团乱麻。形容心里十分烦乱。

    成语出处:宋・王思明《山居二首(其二)》:“随缘随份是生涯,莫使身心乱似麻。”

  • 心绪如

    xīn xù rú má

    成语解释:犹心乱如麻。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某因心绪如麻,忘却一语: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

  • 救火

    pī má jiù huǒ

    成语解释:披着麻去救火。比喻惹火烧身,自招灾祸。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则落你好似披麻救火,蒯彻也不似那般人随风倒舵。”

  • 密密

    mì mì má má

    成语解释:多而密的样子。

    成语出处:巴金《繁星》:“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