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弦更张
- 拼音
- jiě xián gēng zhāng
- 注音
- ㄐㄧㄝˇ ㄒㄧㄢˊ ㄍㄥ ㄓㄤ
- 情感
- 中性成语
- 繁体
- 解弦更張
- 近义词
- 改弦更张
更新:2025-10-31 01:24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作谓语;指改革。
西汉初年,著名学者董仲舒受到汉武帝的器重,为了著书立说就辞官回家。汉武帝经常在国家大事难以决断时就派人去听取他的意见。有一次董仲舒说:“当更张而不更张,虽有良工不能善调整也”建议汉武帝实行政治改革。
犹“改弦更张”。见“改弦更张”条。
此处所列为“改弦更张”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改弦更张”的“更”,是更换的意思,“张”则指给乐器上弦。弦乐器弹奏久了,弦会变松或断掉,以致走音,甚至无法弹奏,这时就得更换琴弦,才能重新弹奏。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是西汉名儒,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提倡独尊儒术。著有《春秋繁露》等书。因为他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所以汉武帝经常请他在施政方针上提出建议。在〈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见收于《汉书》本传)中,董仲舒论到秦末乃至汉初的天下局势,就像腐朽的木头,又像粪土所做的墙,虽然君王想要发奋图强,却无可奈何,追究其原因,便是国家的制度没有改变。他又举更换乐器的弦为例,说明如果应该更换弦而不更换,就算是最好的乐工也无法弹奏,强调如果制度没有更改,就算有贤人治国,也无法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后来“改弦更张”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改革变更,重新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