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Z
  5. zai

zai的成语(共526个)

  • 心在魏阙

    xīn zài wèi què

    成语解释:《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谓臣民心在朝廷,关心国事。魏阙,古代天子和诸侯宫外的楼观,其下悬布法令,因以代称朝廷。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 人亡物在

    rén wáng wù zài

    成语解释:人死了,东西还在。指因看见遗物而引起对死者的怀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

    成语出处:明・胡文焕《犀珮记・势逼改嫁》:“问何方得来,教我好疑猜,人亡物犹在。”

  • 念兹在兹

    niàn zī zài

    成语解释:念:思念;记念;兹:此;这个。
    念念不忘某件事。

    成语出处:《尚书・大禹漠》:“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 言犹在耳

    yán yóu zài ěr

    成语解释:话音还在耳边回响。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七年》:“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 音容宛在

    yīn róng wǎn zài

    成语解释:仿佛还听到他的声音,还看到他的容貌神情。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成语出处:唐・李翱《祭吏部韩侍郎文》:“遣使祭斝,百酸搅肠,音然宛在,曷日而忘?”

  • 成竹在胸

    chéng zhú zài xiōng

    成语解释: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
    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成语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 志在千里

    zhì zài qiān lǐ

    成语解释:形容志向远大。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猛志常在

    měng zhì cháng zài

    成语解释:比喻雄心壮志,至死不变。

    成语出处:晋・陶潜《读山海经》诗:“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

  • 乐在其中

    zài qí zhōng

    成语解释:乐:快乐;乐趣。
    在做事情中能得到乐趣。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自由自在

    zì yóu zì zài

    成语解释:形容没有拘束;十分安闲舒适。

    成语出处:唐・释慧能《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顿浙品第八》:“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

  • 安闲自在

    ān xián zì zài

    成语解释:安静清闲,自由自在。形容清闲无事。

    成语出处:明・李贽《焚书・预约・早晚礼仪》:“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 怨声载道

    yuàn shēng zài dào

    成语解释:载:充满;道:道路。
    怨恨的声音充塞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的强烈的不满和怨恨。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固传》:“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樊丰之属,外委固广、谢恽之徒,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载道。”

  • 如芒在背

    rú máng zài bèi

    成语解释:形容极度不安。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 一而再,再而三

    yī ér zàizài ér sān

    成语解释:再:第二次。
    一次又一次。

    成语出处:清・俞万春《荡寇志》第109回:“那厮必然再用此法,一而再,再而三,我其危矣。”

  • 在所不辞

    zài suǒ bù cí

    成语解释:辞:推辞。
    表示全部接受;决不推辞。

    成语出处:邹韬奋《经历》:“只须能尽我的微薄的力量,推进或促成这个主张的实现,任何个人的艰险,是在所不辞的。”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