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an的成语(共1116个)
原原本本
成语解释:原原:探究原始;本本:追究根本。
原指探究事物的本源。后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经过。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下》:“元元本本,数始于一。”
本本源源
成语解释:本本:根本;源源:源头。
多指事物的根源和本相。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从头至尾,抹角转弯,本本源源,滔滔汩汩的,告诉母亲一遍。”
任劳任怨
成语解释:任:担当、承担。
做事既能承受劳苦;又能承受埋怨。成语出处:清・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惟存一矢公矢慎之心,无愧屋漏,而闱中任劳任怨,种种非笔所能尽。”
拔本塞源
成语解释:本:根本,根源。
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成语出处:《晋书・慕容垂载记》:“将军欲裂冠毁冕,拔本塞源者,自可任将军兵势,何复多云。”
不是冤家不聚头
成语解释:聚头:碰头。
指仇人或不愿意相见的人偏偏相逢,无可回避。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这个不是冤家不聚会。好教官人得知,却有一头好亲在这里。”
不远千里
成语解释:不远:不以为远。
不以千里为远。指不怕长途跋涉的辛劳。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不白之冤
成语解释:白:弄清楚;弄明白;冤:冤枉;冤屈。
指无法辩白或无处申诉而被迫忍受的冤枉。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2回:“非贪生怕死,实欲为太叔伯伸不白之冤耳。”
方枘圆凿
成语解释:枘:榫头;圆凿:圆榫眼;卯眼。
方形的榫头;圆形的卵眼。比喻格格不入、不相容、不适宜。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
打圆场
成语解释:出面替双方调解纠纷、处理尴尬局面。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2回:“现在是你出来打圆场,我决不敲他的竹杠,只要他把从前七八年的用度算还了我,另外再找补我几吊银子。”
行行出状元
成语解释:状元;科举时代的一种称号。唐、宋时称进士及第的第一名;元代称殿式第一等第一名。后比喻本行中成绩最好的人。每种职业都有杰出的人才。
成语出处:明・冯惟敏《玉抱肚・赠赵今燕》曲:“琵琶轻扫动人怜,须信行行出状元。”
远水不救近火
成语解释:比喻在遥远的地方或较长的时间以后;虽然能找到解救的办法;但解救不了眼前的急难。
成语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远亲不如近邻
成语解释:指远方的亲戚虽然关系密切;但不如住在近处的邻居能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关系更密切。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第四折:“岂不闻远亲呵不似我近邻,我怎敢做的个有口偏无信。”
千里姻缘一线牵
成语解释:指婚姻是由月下老人暗中用一红线牵连男女双方的脚而成,故事见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儿,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线,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成语解释:虑:考虑;忧:忧愁。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成语解释: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成语出处:《武王伐纣平话》下卷:“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