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W
  5. wu

wu的成语(共3328个)

  • 金屋藏娇

    jīn cáng jiāo

    成语解释:金屋:富丽华贵的房屋;娇:阿娇;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长公主刘嫖的女儿。
    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作妇。后指特别宠爱某美貌女子;也特指纳妾。

    成语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23回:“当时佘老五恋着雁翎,周庸祐也恋着雁翎,各有金屋藏娇之意。”

  • 安然无恙

    ān rán yàng

    成语解释:安然:平安;恙:疾病;伤害;无恙:没有疾病、灾祸或事故。
    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经过动乱或灾害而平安无事;没有受到损害。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按院照旧供职,陆公安然无恙。”

  • 百无聊赖

    bǎi liáo lài

    成语解释:百:泛指多;各个方面;聊赖:凭借;指生活或感情上的寄托。
    指生活中思想感情没有依托;精神空虚;感觉什么都没意思。指精神无所寄托。

    成语出处:傅専《阁夜》诗:“百无聊赖作词人,尽许闲愁集一身。”

  • 不急之务

    bù jí zhī

    成语解释:务:事务。
    不紧迫的事务。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和传》:“弃不急之务,以修功业之墓,其于名行,岂不善哉!”

  • 爱屋及乌

    ài

    成语解释:乌:乌鸦;爱屋:喜爱那所房屋;及乌:连房屋上的乌鸦也一并喜爱。
    比喻因喜欢某个人,也连带着喜欢跟这个人有关的人或物。

    成语出处:《尚书大传・大战》:“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孔丛子・连丛子下》:“若夫顾其遗嗣,得与群臣同受厫福,此乃陛下爱屋及乌,惠下之道。”

  • 暴殄天物

    bào tiǎn tiān

    成语解释:暴:残害;殄:灭绝;天物:大自然界生存的万物。
    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成语出处:《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 不识时务

    bù shí shí

    成语解释:不识:不认识;务:事务;时务: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形势。
    不认识时代的潮流或当前的形势。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霸传》:“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结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 格杀勿论

    gé shā lùn

    成语解释:格:打;格杀:打死;勿论:不论罪。
    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

    成语出处:清・林则徐《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驶近夷路,概行追击,倘敢逞凶拒捕,格杀勿论。”

  • 无以复加

    yǐ fù jiā

    成语解释:复:再。
    再也不能超过。指程度达到了顶点。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下》:“宜崇其制度,宣视海内,且令万世之后无以复加也。”

  • 无足轻重

    zú qīng zhòng

    成语解释:足:足以。
    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

  • 无与伦比

    yǔ lún bǐ

    成语解释:伦:类;同类。
    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形容非常突出或程度高。

    成语出处:唐・卢氏《逸史》:“置于州,张宠敬无与伦比。”

  • 呜呼哀哉

    hū āi zāi

    成语解释:旧时祭文中常用的表示对死者哀悼的语句;意思是“唉!伤心啊!”后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 攻无不克

    gōng bù kè

    成语解释:克:攻下。
    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成语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古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端赖吾能用兵之将,求之于今,邈不可得。”

  • 攻其无备

    gōng qí bèi

    成语解释:其:代词,指敌人。
    趁敌人还没有防备时进攻。

    成语出处:孙武《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 无事生非

    shì shēng fēi

    成语解释:非:是非。
    无缘无故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烦。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8回:“有不安本分的强盗,有无事生非的强盗。”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