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W
  5. weng

weng的成语(共62个)

  • 桑枢甕牖

    sāng shū wèng yǒu

    成语解释:以桑木为门轴,以破甕为窗口。形容贫寒之家。

    成语出处:语出《庄子・让王》:“原宪居鲁……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甕牖,二室,褐以为塞。”

  • 骚翁墨客

    sāo wēng mò kè

    成语解释:同“骚人墨客”。

    成语出处: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元和至今,骚翁墨客,代不乏人。”

  • 瓮牖桑枢

    wèng yǒu sāng shū

    成语解释:见“瓮牖绳枢”。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我可使望兰堂画阁,划地着我瓮牖桑枢。”

  • 瓮天之见

    wèng tiān zhī jiàn

    成语解释:瓮天:坐在瓮中观天,见天不大。
    比喻短浅的见识。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再次韵奉答子由》诗:“似逢海若谈秋水,始觉醯鸡守瓮天。”

  • 抱瓮出灌

    bào wèng chū guàn

    成语解释:抱着水瓮去灌溉。比喻费力多而收效少。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天地》:“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

  • 抱瓮灌畦

    bào wèng guàn xī

    成语解释:以瓮装水来灌溉菜圃。比喻愚笨拙劣的方法。

    抱瓮灌园:比喻安于拙陋的淳朴生活。

    抱瓮出灌:抱著水瓮去灌溉。
    比喻费力多而收效少。
    汉阴抱瓮:汉阴老人汲井水浇菜,不愿用机械,只用瓮。
    因为他认为有机械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必不存载浑然天成的道。比喻纯真无邪,对事物顺其自然,不刻意用心思。

    成语出处:“抱瓮灌畦”,出自《庄子・天地篇》所说的子贡和汉阴丈人的故事。语本庄子˙天地: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时,见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著瓮去浇菜,“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并且说:这样做,为人就会有机心,“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见《庄子・天地》

  • 抱瓮灌圃

    bào wèng guàn pǔ
  • 打瓮墩盆

    dǎ wòng dūn pén

    成语解释:指摔家具,发脾气。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四折:好说话将孩儿放了,只当不的他打瓮墩盆乔样势。

  • 饭囊酒甕

    fàn náng jiǔ wèng

    成语解释:比喻只会吃饭喝酒,不会做事的人。

    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今世上大夫,但有读书,即称武夫儿,乃饭囊酒甕也。”

  • 海翁失鸥

    hǎi wēng shī ōu

    成语解释:翁:老人。
    在海边居住的那个老翁没有捉取到海鸥。比喻人如果怀有私心,就会失去朋友的信任和情谊。

    成语出处:《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 戛釜撞瓮

    jiá fǔ zhuàng wèng

    成语解释:刮磨锅子,碰撞陶器。比喻粗俗之音。

    成语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读《骚》之文,方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泪满襟,然后为识《离骚》,否则为戛釜撞瓮耳。”

  • 戛釜撞翁

    jiá fǔ zhuàng wèng

    成语解释:戛:敲击;釜:陶器;翁:通“瓮”,陶器。
    敲打锅子,碰撞陶器。比喻粗俗的音乐。

    成语出处:清・陈廷焯《白雨斋诗话》第六卷:“粗心人读之,戛釜撞翁,何由识其真哉!”

  • 蓬瓮生辉

    péng wèng shēng huī
  • 三百瓮齑

    sān bǎi wèng

    成语解释:指长期以咸菜度日,生活清贫。齑,咸菜。三百瓮,极言其多,一时吃不完。

    成语出处:宋・赵与颜《娱书堂诗话》上卷:“旧传一贫士死,见阴更,为言‘当年生,汝有三百瓮齑禄未尽。’”

  • 三百瓮齏

    sān bǎi wèng

    成语解释:指长期以咸菜度日,生活清贫。齏,咸菜。三百瓮,极言其多,一时吃不完。

    成语出处:宋・赵与虤《娱书堂诗话》卷上:旧传一贫士死,见阴吏,为言‘当再生,汝有三百瓮齏禄未尽。’陆放翁《病愈》绝句云:‘镜中无复旧朱颜,一笑衰翁乃尔顽。三百瓮齏消未尽,不知更著几年还?’戏用此事。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