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的成语(共317个)
- 泰山北斗- 成语解释:泰山: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 
 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 黄台之瓜- 成语解释:黄台:指《黄台瓜辞》,为唐李贤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 
 比喻不堪再摘。-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承天皇帝倓传》:“贤终日忧惕,每侍上,不敢有言,乃作乐章,使工歌之。其言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云可,四摘抱蔓归。’” 
- 太上皇- 成语解释:皇帝之父。比喻实际上掌握权力、自己不出面而操纵别人进行活动的人。 -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突厥传》:“往国家初定,太上皇以百姓故,奉突厥,诡而臣之,朕常痛心病首,思一刷耻于天下。” 
- 泰然自若- 成语解释:泰然:镇静的样子;自若:跟平常一样。 
 形容碰上意外、严重或紧急的情况;能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成语出处:《金史・颜盏门都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 保泰持盈- 成语解释:指保持安定兴盛的局面。 - 成语出处:《明史・孝宗纪赞》:“孝宗儿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 
- 如登春台- 成语解释:春台:美好的旅游、观光的地方,比喻极好的生活环境。 
 好象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 成语出处:《老子》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 去泰去甚- 成语解释:泰、甚:过分。 
 适可而止,不可过分。- 成语出处:《老子》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韩非子・扬权》:“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 高台厚榭- 成语解释: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 
 指园林中休息和观览四周的高大建筑物。- 成语出处:战国・宋・墨翟《墨子・非乐上》:“非以高台厚榭邃野之居以为不安也。” 
- 文致太平- 成语解释:意思是作文章粉饰太平。 - 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定公四年》注:春秋定、哀之间,文致太平。 
- 刳胎焚夭- 成语解释:剖挖母胎,残害幼体。谓凶残不义。 - 成语出处:《尸子・明堂》:“夫士不可妄致也,覆巢破卵,则凤凰不至焉;刳胎焚夭,则麒麟不往矣。” 
- 肉眼凡胎- 成语解释:迷信的说法,指尘世平常的人。 -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3回:“寡人肉眼凡胎,只知高徒有力量,拿住妖贼便了;岂知乃腾云驾雾之上仙也。” 
- 太平无象- 成语解释:指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后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升平。 -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会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 
- 贵手高抬- 成语解释:贵:敬辞。 
 向人乞求原谅的话。-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4回:“望乞公子贵手高抬,开一线之恩,饶他们去罢。” 
- 民安国泰- 成语解释:人民安乐,国家太平。 -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历传真、仁、英、神、哲共是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 
- 丑腔恶态- 成语解释:卑贱的声调,丑恶的样子。 -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骂筵》:赵文华陪着严嵩,抹粉脸席前趋奉,丑腔恶态,演出真鸣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