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的成语(共796个)
暗箭伤人
成语解释:暗中射箭杀伤别人。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3回:“但是杀下马的,各自抬回本阵,不许暗箭伤人,亦不许抢掳尸首。”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成语解释: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成语出处:《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上梁不正下梁歪
成语解释:上梁:指上级或长辈。
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成语出处:晋・杨泉《物理论》:“上不正,下参差。”
羊毛出在羊身上
成语解释:比喻表面上给了人家好处,但实际上这好处已附加在人家付出的代价里。
成语出处:明・唐顺之《公移・牌》:“稍稍借贷度日,有收之年送还田主。谚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
遍体鳞伤
成语解释:遍:普遍;全面;鳞:鱼鳞。
全身受伤;伤痕 像鱼鳞一样密。形容伤势很重。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六回:“打的遍体鳞伤,着实走不动了。”
不相上下
成语解释:上下:比喻高低、好坏等。
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成语出处:唐・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逼上梁山
成语解释:梁山:又称梁山泊;在今山东省东平湖西;梁山县南;附近地区为古梁山泊;北宋以后;常为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
《水浒传》里有宋江、林冲等人为官府所迫;上梁山造反的情节。后用来比喻被迫做某种事。成语出处: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而且要有一种相当的压力,就是公开号召,开许多会,将起军来,‘逼上梁山’。”
犯上作乱
成语解释: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青云直上
成语解释:青云:指青天。
直线上升;向高空飞腾直上。比喻人的地位直线上升。成语出处:南朝・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
纸上谈兵
成语解释: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
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
壁上观
成语解释:壁:营垒。
比喻坐观胜负而不帮助任何一方。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热锅上蚂蚁
成语解释:比喻处境艰困、惶急不安的人。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把个赵氏在屏风后急得像热锅上蚂蚁一般。”
更上一层楼
成语解释:原意是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得更高。后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绩再提高一步。
成语出处:唐・王之涣《登鹳鹤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成语解释:形容略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成语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韩厥为何自刎了,必然走了赵氏孤儿,怎生是好?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成语解释:指年轻人办事不老练与牢靠。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5回:“俗语说道,‘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像你诸位一定是靠得住,不会冤枉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