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的成语(共1116个)
地动山摇
成语解释:大地高山剧烈的摇动。形容地震;也形容洪亮的声音和剧烈的动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灾祸自此而始。”
高山流水
成语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成语出处: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山明水秀
成语解释: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山穷水尽
成语解释: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已没有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李八缸》:“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
山高水低
成语解释:比喻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多指死亡。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若是留提辖在此,诚恐有些山高水低,教提辖怨怅;若不留提辖来,许多面皮都不好看。”
山长水远
成语解释:比喻道路遥远艰险。
成语出处:唐・许浑《寄宋邧》诗:“山长水远无消息,瑶瑟一弹秋月高。”
山高水长
成语解释: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好善嫉恶
成语解释:崇尚美善,憎恨丑恶。
成语出处:汉・王符《潜夫论・实贡》:“好善嫉恶,赏罚严明,治之材也。”
从善如流
成语解释:从:听从;善:指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如流:像水从高处流下那么快。
听从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来一样顺畅。形容乐于接受别人提出的正确意见。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止于至善
成语解释: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善以为宝
成语解释:善:善良。
把美德当作珍宝。成语出处:《礼记・大学》: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隐恶扬善
成语解释:隐:隐匿;隐瞒;扬:宣扬。
隐蔽别人的坏处;宣扬别人的好处。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改恶从善
成语解释:改去坏的、错误的;向好的、正确的方向转化。指不做坏事;重新做人。表示坏人或罪犯经过教育改造;有了明显的悔改表现。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
改恶为善
成语解释:不再作恶,重新做人。
成语出处:《礼记・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
寿比南山
成语解释:南山:指秦岭终南山。
旧时比喻长寿。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