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Q
  5. qie

qie的成语(共261个)

  • 因循苟且

    yīn xún gǒu qiě

    成语解释:因循:沿袭;苟且:敷衍;马虎。
    沿袭旧的一套;敷衍了事;不求革新。形容只图维持现状;得过且过。

    成语出处:宋・吕祖谦《答潘叔度》:“以此等语言自恕,则因循苟且,无一事可为矣!”

  • 砍瓜切菜

    kǎn guā qiē cài

    成语解释:形容操刀利落爽快。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石秀从楼上跳将下来,手举钢刀,杀人似砍瓜切菜,走不迭的,杀翻十数个。”

  • 大盗窃国

    dà dào qiè guó

    成语解释:窃:盗取。
    形容坏人窃取国家政权。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 得缩头时且缩头

    dé suō tóu shí qiě suō tóu

    成语解释:指在必要时采取低姿态。

    成语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第八卷:“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入市乌龟。’曰:‘意旨如何?’师曰:‘得缩头时且缩头。’”

  •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qiè gōu zhě zhū , qiè guó zhě hóu

    成语解释: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 逢人且说三分话

    féng rén qiě shuō sān fēn huà

    成语解释:逢:遇见。
    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孙富叫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 挈瓶之智,守不假人

    qiè píng zhī zhì , shǒu bù jiǎ rén

    成语解释:挈瓶:汲水用的小瓶。
    仅有一点挈瓶汲水的浅薄见识就能守住汲器不外借。比喻慎其所有,忠于职守。

    成语出处:明・归有光《乞休申文》:“挈瓶之智,守不假人。”

  • 挈瓶之智,守不假器

    qiè píng zhī zhì , shǒu bù jiǎ qì

    成语解释:挈瓶:汲水用的小瓶。
    仅有一点挈瓶汲水的浅薄见识就能守住汲器不外借。比喻慎其所有,忠于职守。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田豫传》:“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

  • 挈瓶之知,不失守器

    qiè píng zhī zhī , bù shī shǒu qì

    成语解释:挈瓶:汲水用的小瓶。
    仅有一点挈瓶汲水的浅薄见识就能守住汲器不外借。比喻慎其所有,忠于职守。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挈瓶之知,不失守器。”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qiē rú cuō , rú zhuó rú mó

    成语解释:切、磋、琢、磨是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成器物。比喻学习和研究问题时互相讨论,取长补短。

    成语出处:《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临死不怯

    lín sǐ bù qiè

    成语解释:怯:胆小,害怕。
    面临危险而毫不胆怯。

    成语出处:宋・洪迈《夷坚乙志》:“为言此人临死不怯,似亦可用。”

  • 近乡情怯

    jìn xiāng qíng qiè

    成语解释:指远离家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不平静,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用以形容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

    成语出处:唐・宋之问《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窃钟掩耳

    qiè zhōng yǎn ěr

    成语解释:掩耳:捂住耳朵。
    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欺欺人。

    成语出处:《晋书・宣帝纪》:“亦犹窃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谓市中为莫睹。”

  • 有耻且格

    yǒu chǐ qiě

    成语解释:谓人有知耻之心,则能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偷安苟且

    tōu ān gǒu qiě

    成语解释:苟且:得过且过;偷安:贪图安逸。
    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

    成语出处:宋・苏轼《乞蠲减星子县税钱第二状》:“其幸存者,亦皆偷安苟且,不为子孙长久虑。”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