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的成语(共200个)
贫嘴贱舌
成语解释: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黛玉道:‘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的讨人厌罢了。’”
馈贫之粮
成语解释:广博的见闻是赠给知识贫乏者的宝贵的精神食粮。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辞溺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
牝鸡晨鸣
成语解释:同“牝鸡司晨”。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必无牝鸡晨鸣,以致祸也。”
评头品足
成语解释:评、品:评论;区分高低优劣。
原指无聊的人评论妇女的容貌;后泛指发表评论;随意挑剔。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女起遽去,众情颠倒,评头品足,纷纷如狂。”
赤贫如洗
成语解释:赤贫:穷得一无所有。
穷得如同被水洗过一样;什么也没有了。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1回:“老人家两个儿子,四个孙子,家里仍然赤贫如洗。”
贫贱之交不可忘
成语解释:贫贱之交:贫困时的知心朋友。
指人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成语出处:唐・陈子昂《薛大夫山亭宴序》:“夫贫贱之交不可忘,珠玉满堂而不足贵,薛大夫其人也。”
一贫如洗
成语解释:穷得像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调丝品竹
成语解释:吹弹乐器。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紫箫记・假骏》:“自家鲍四娘,调丝品竹,蚤谢同心;挟策追锋,还推老手。”
贫无担石
成语解释:担:古代重量单位,1担=100市斤;石:容量单位:1石=10斗。
家里穷得连一担的粮食也没有。形容没什么储备。成语出处:明・袁宏道《叙四子稿》:“理本荒也,而剽窃二氏之皮肤,如贫无担石之人,指富家之囷,以夸示乡里也。”
弹丝品竹
成语解释:吹弹乐器,谙熟音乐。
成语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开场:“但咱们,虽宦裔,总皆通。弹丝品竹,那堪咏月与嘲风。”明・杨柔胜《玉环记・皋谒延赏》:“尽称我弹丝品竹,沉李浮瓜,此处当追赏。”
劫富济贫
成语解释:劫:夺取;济:救济。
强夺富人的财物;救济穷苦的百姓。成语出处: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25回:“ 劫富济贫,自张一帜。”
怜贫惜老
成语解释:同情爱护贫穷的、年老的人。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2回:“难得老太太和姑奶奶并那些小姐们,连这样怜贫惜老照看我。”
打富济贫
成语解释:打击豪绅、地主,贪官污吏,夺取其财物救济穷人。
成语出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打日本,反汉奸是天经地义啦,他们又打富济贫,这全对他的劲。”
恤老怜贫
成语解释:周济老人,怜惜穷人。
成语出处:元・刘时中《端正好・上高监司》:“恤老怜贫,视民如子,起死回生。”
济寒赈贫
成语解释:济:救济;赈:赈济。
救助寒苦,赈济贫穷。成语出处:《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养老尊贤,教其术,畜其能,吊死问孤,济寒赈贫,与百姓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