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an的成语(共219个)
- 不偏不倚- 成语解释:偏、倚:不正;歪。 
 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现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成语出处:宋・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 大腹便便- 成语解释:便便:肥胖的样子。 
 肚子又大又肥。形容人长得非常肥胖。多指腹内空虚而言。现也多用形容不劳而获的人。-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边韶传》:“韶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 
- 空腹便便- 成语解释:便便:肥胖的样子。 
 比喻并无真才实学。- 成语出处:宋・廖行之《青玉案》词:“峥嵘岁月还秋暮,空腹便便无好句。” 
- 风度翩翩- 成语解释: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 
 举止文雅优美。-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成语解释: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 成语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成语解释: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 成语出处:明・顾大典《青衫记・承璀受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大小三军,听吾命令。” 
- 打成一片- 成语解释:原指把各种感情或遭遇都看成是同一回事。现多指人与人相互间关系密切;如同一体。 -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顺道,打成一片。” 
- 长篇大论- 成语解释:冗长的篇幅;大而无当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讲话过长;内容空泛。也作“长篇大章”、“长谈阔论”。 - 成语出处:元・朱士凯《录鬼簿序》:“乐府小曲,大篇长什,传之于人,每不遗藁,故未以有就编焉。” 
- 长篇累牍- 成语解释:累:重 叠;牍:古代写字用的木板。 
 篇幅很长的文章。- 成语出处:清・黄宗羲《陈令升先生传》:“高会广座,有所征引,长篇累牍,应口吟诵。” 
-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成语解释:给他人便利,他人也会给自己便利。 -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八回:“施主莫恼。‘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你就与我说说地名如何?我也可解得你的烦恼。” 
-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成语解释:(谚语)明知有危险,却还是冒险而行。比喻不畏艰险,敢于冒险。 - 成语出处:1. 明·聿云氏《量江记》一三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汉子往那里去?”2. 王少堂《武松》一回:“英雄想到这里,就认定这条路走,一定要去跟老虎斗一斗了。趁着酒兴,大步向前。正是: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成语解释: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成语解释: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 成语解释:指人在逃生时慌不择路,只要有地方躲藏就可以安家。 -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这鲁达急急忙忙行过了几处州府,正是‘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