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i的成语(共109个)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成语解释:芳草:香草,比喻美德。
比喻处处都有人才。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成语解释:怨女:到了出嫁年龄而未嫁的女子;旷夫:成年而未娶妻的男子。
指人们都能找到配偶,成家立业。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下》:“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成语解释:举:推荐。
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
锻炼周内
成语解释:锻炼:形容对判罪的文辞很有研究;周:周密;内:通“纳”,使陷入。
指罗织罪状,故意陷人于罪。成语出处:东汉《班固・路温舒传》:“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内之。”
内疚神明
成语解释:内疚:内心感到惭愧不安;神明:神祗。
指做错了事,内心感到不安。成语出处: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30回:“许衡灭宋,死后犹不欲请谥立碑,盖内疚神明,无不惭德。”
内顾之忧
成语解释:旧时形容没有妻子,身在外又要顾虑家事。现形容有内部的忧虑。
成语出处:晋・左思《咏史》诗:“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分内之事
成语解释:分内:自己,本分。
本分之内的事情。指自己应负责任的事情。成语出处:《圣谕广训・孝训》:“皆孝子分内之事也。”
包举宇内
成语解释:包举:统括;宇内:天地之间,即天下。
并吞天下,占有一切。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席卷宇内
成语解释:席卷:像卷席子一样卷起;宇内:四境之内。
指横扫或吞并疆域。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馁殍相望
成语解释:馁殍:饿死的人;相望:相互连接。
形容饿死的人非常多。成语出处:唐・陆贽《请减京东……粮事宜状》:“烟火殆绝,都市之内,馁殍相望。”
鼓馁旗靡
成语解释:鼓点无力,旗帜歪倒。形容军队士气不振。
成语出处:清・魏源《圣武记》卷一:“凡行阵参伍弥缝之际,略觉鼓馁旗靡处,得健锐兵数十屹立其间,则整而复进。”
外亲内疏
成语解释:疏:疏远。
外表亲密无间,内心冷若冰霜。形容表里不一。成语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不料此人外亲内疏,挟诈而取益州,遂并汉中,有霸业兴隆之志。”
内查外调
成语解释:指在单位内外调查事情的真实情况。
成语出处:《人民日报》1983.11.29:“经过一个星期的内查外调,掌握了大量证据,很快就挖出了这个由八人组成的贪污盗窃团伙。”
内紧外松
成语解释:指政策的收紧与放宽或指人的心情,即内心紧张,态度镇静。
外感内伤
成语解释:①中医谓外感风邪,内有郁积而致病。②比喻内外煎迫。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次日便觉得有些鼻塞声重,胸闷头晕,恹恹的就成了一个外感内伤的病。”